搜索
寒无毡坐甑生尘,此老年来乃尔贫。
两颊如丹君会否,胸中原自有阳春!
猜你喜欢
大海天将曙,高窗烛未灰。各呈诗问病,自把历占来。
岸柳随潮映,溪花到郭开。两人乘一艇,半日是朝台。
乐浪城外海云低,拜表中朝旧执圭。大郡股肱宜擘画,神京肩背失提携。
十年教训归乌喙,百战声名出碧蹄。灭国阴谋君未省,山前泪尽拜摩笄。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
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本站。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明代王嗣《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的感慨。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这首诗也是善于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诗俱从茅斋江燕着笔,三、四两句更是描写燕子动作的景语,就在这“点污琴书”、“打着人”的精细描写中,包蕴着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扰和心绪不宁的神情,体物缘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诗句中虽不著一字,却全都在景物描绘中表现出来了。全诗富有韵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这首诗的主旨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绝景频因警句夸,莫传俚耳便纷拿。
须知味道耽岩穴,志意难将富贵加。
南州怪石如奇士,士有好奇心欲醉。平生两膝不识地,石也受之无愧色。
著袍拥笏当石前,礼而不荅貌益虔。呼为石丈丈不语,回视诸峰尽儿女。
当时观者笑且嗔,眼中见石不见人。嗟君好洁已成癖,无乃冠屦沾泥尘。
古来玩物必丧志,况尔物役忘其身。惟石岩岩瞻赫赫,一州虽小宁无民。
宋家只合米博士,谁遣出刺无为军。君不见汉家留侯拜黄石,石亦可拜不可昵。
千载英风石并高,犹怜误落神仙迹。
哀哀彼邓子,扶柩归长沙。
朝暮哭失声,惊聒墙上鸦。
飞去复飞还,相与栖水涯。
卜葬不当锾,早晚能到家。
东篱细蕊几黄昏,过却重阳开渐繁。晓袂半沾和露采,吟杯初泛带香吞。
娱情不减陶潜兴,惜晚难同杜甫论。短鬓经秋还耐否,一枝簪罢手重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