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莫言纳禄寻常事,试读唐人梦谒赋。
骑驴径上东山椒,九州四海风萧萧。
大瓢贮云杓斟月,却跨阴崖听冰柝。
松萝影薄寒花妍,白鸥飞来亦欣然。
猜你喜欢
扫园收槲叶,掊地甃塼炉。
幸有藜烹粥,何惭纸作襦。
坐久竟无寐,秋蛩鸣向人。因悲虚甲子,不及守庚申。
数息知天度,冥心养谷神。翻怜尘世者,何异梦中身。
晖晖丽日旆悠悠,千骑班春古寺幽。篆破高青知野火,点残横绿掠沙鸥。
微行曲折如羊坂,乱石峥嵘似虎丘。暮霭馀霞趣归兴,溪鱼林鸟自迟留。
陶令情非冶,广平赋偶纤。鸾台朝洗砚,春草夜收奁。
倦翮犹思猎,村眉也效尖。白发伴毛颖,溷上亦时拈。
驱马度潺湲,声从乱叶间。高秋出远戍,落日满诸山。
寝殿金为室,长城玉作关。垂衣先帝业,回首愧朝班。
骤雨初收,檐牙际、犹听点滴。芳草渡、斜阳在水,鹭鹚闲立。
云带围山林树断,溪腰贴岸船帆出。忽城头、吹角动离情,鸦归急。
心头事,累千百。浑不变,天南北。正合欢惊见,竞怜孤客。
憔悴不堪惟有泪,流离道路人谁识。恨无端、梦醒却依然,关山隔。
闻道梅花坼(chè)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春风绽放,远远望去,四周山上的梅花树就像一堆堆白雪一样。
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自己变化成数亿身影呢?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常在。
参考资料:
1、王新霞,胡永杰编注.壮心未与年俱老陆游诗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06:第133页
2、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479
3、邓绍基周秀才侯光复主编.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陆游:大连出版社,1997年01月第1版:第336页
闻道:听说。坼: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坼晓风:即在东风中开放。雪堆:指梅花盛开像雪堆似的。
何方:有什么办法。千亿:指能变成千万个放翁(陆游号放翁,字务观)。梅花:一作梅前。
这首诗的首句“”写梅花绽放的情景。如第一句中“坼晓风”一词,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傲然情态;第二句中则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写出了梅花洁白的特点,也表现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况。语言鲜明,景象开阔。而三四两句“”更是出人意表,高迈脱俗,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紧接的两句,突发奇思“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说,用什么办法能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赏。身化千亿,设想可谓奇妙之至。梅花与诗人面面对应,是梅耶?是人耶?一时实难轻分,这又是诗人命笔奇特之处。这两句虽是点化柳宗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尽望乡”的诗意而来,但用在“雪堆遍满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贴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极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诗人78岁的高龄,面对树树姿态有异的梅山花海,一时当然不能逐个寻芳,所以化身分之赏之,自属妙想,此其一。又陆游年事虽高,但童心未泯,平时常有“梅花重压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举动惹人注目,此时他突发奇思,想学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陆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间不分高下的感觉,如今面对千万树盛开的梅花,诗人自负当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视,须化身千亿才能与之匹敌相称,方不辜负诗人对梅花的一番感情。综观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虽有借鉴之处,深入地体会实属情景相生之辞,正如当年林逋点化江为诗成梅花绝唱一样,均经过诗人的再创造,融会陶铸古人诗意而自出机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诗更富有盎然的诗意和逗人入胜的意境。
前两句的写梅是为后两句写人作陪衬。面对梅花盛开的奇丽景象,诗人突发奇想,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这种丰富而大胆的想象,把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高雅脱俗的品格。末句之情,试在脑中拟想,能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