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储药如丘垄,人愚未易医。
信书安用尽,见事可怜迟。
错自弹冠日,忧从识字时。
今朝北窗卧,句句味陶诗。
猜你喜欢
黄包先著风霜劲。独占一年佳景。点点吴盐雪凝。玉脍和齑冷。
洋园谁识黄金径。一棹洞庭秋兴。香荐兰皋汤鼎。残酒西窗醒。
《虞美人影》,即《桃源忆故人》。“香橙”,常绿乔木,果圆形,越冬成熟。果皮香厚,黄橙色,瓢皮似雪而粗糙,叶似柑叶而较大,瓢液微甘而酸,可作调味品及醒酒之物。
“黄包”两句,状香橙的形色及点出其成熟之期。言香橙外面裹着一层橙黄色的厚皮,在严冬凛冽的寒风中傲霜啸雪。当早春时节来临之时,它就成了岁首之佳果。它挂在树上时,黄果绿叶相间,显得煞是好看,自成为一景。“点点”两句,述瓢肉。此言当剥去香橙的果皮后,白色的瓢膜色如雪盐,里面的瓢肉酸甜可口,切细了还可以作菜肴中的调味品。上片切题,介绍了香橙的色香味。
“洋园”两句,述香橙的产地。此言在一些大花园中,没有人去大量种植这种粗俗的香橙树,但是如果你在秋天乘舟抵达那洞庭东山时,就可以在那里见到满山中结着累累果实的香橙树了。“香荐”两句,写香橙的醒酒功能。言如果用橙肉作主料,还可以熬成芳香的醒酒汤。用它可使宿酒未醒的人解醉清醒。下片言香橙虽为粗物,但却实用。
碛(qì)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zú)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碛南沙上的烽火,一次次把雁群惊飞起,像千里飞雪漫卷戈壁。连环弩,金簇藜,年年征战箭如雨。画楼中的美人,也恨这战火中的别离,愁时看着红杏花,独坐锦屏前。
参考资料:
1、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6
2、钱国莲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31
3、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93-94
4、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35
碛:浅水中的沙石,这里指边塞荒漠之地。玉连环:征人服饰物。这里是指征人的用具,如铁链之类的东西。金镞箭:装有金属箭头的箭。镞,箭头。锦屏:有彩画的屏风。
这首《蕃女怨》写来并不见一点“蕃”味,仍是一般的思妇词。这首词写边塞的寒冷和艰苦,使思妇对征人倍增思念。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征人忆家。
此词开头两句“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写边塞环境和气候的恶劣:沙碛荒漠,茫茫千里,大雪狂飘,塞雁惊飞。“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先写征人的装束,续写征战之苦,战情之急。丈夫如此在边关服役,妻子必然思念和怨恨。结末二句,点明题旨:“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战争使无数的妻子独守空房,画楼冷落,锦屏寂寞,尤其在杏花开放、春满人间的时候,更是令人肠断,魂断,唯有恨不断,泪不断。可谓曲尽人情。
就内容来说,此词并无新意,作者不是为了宣扬什么反战情绪,思妇的愁恨是一种纯真的感情,值得珍重与同情。这首词与《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互补互衬的关系,阅读时可互相参照。
在温词中,此词属于较为浅直的作品,辞藻不算艳丽,含义也还显豁。但是仍具有某些深曲之作的特点:只客观地提供精美的物象情态,而隐去它们之间的表面联系,留下大片想象余地。像“画楼离恨锦屏空”与“杏花红”之间也未点明其关系。而这些物象情态的关系,很容易领悟出来,所以反而显得浅而不露,短而味永。
寒恋重衾睡起迟,梦中啼笑似儿时。天心颠倒愁无益,人事萧条酒莫辞!
自别王城惟种菜,偶来佛寺为寻诗。如今休听长安事,除却云山总不思。
北风吹洲渚,十月芦花飞。经年别乡郡,寒冬方始归。
朝发通济桥,暮瞻九华岑。乘潮荡兰桨,烟波愁我心。
家住庐陵近文水,青春为客都城里。常时车马来故人,自拥皋比课童子。
知君力学富诗书,心似閒云随卷舒。夜梦高堂见亲面,晓起归情疾于箭。
嗟予握手未斯须,临岐无那增烦纡。明年春雁联翩过,莫向山中断寄书。
隐静山中寺,猕猴往往过。
导师归以去,卢橘熟还多。
禅地宁求稀,居人切莫讹。
未尝嫌此物,任挂古松柯。
问津只问弇山路,桥上双弇忽争露。桃花欲尽不尽源,烟雨如迷未迷渡。
维梢小艇亦可怜,一棹便抵中峰前。若教饱吃含桃去,蜡屐登山也自便。
都城久无雪,腊日冻全消。十月江南住,六花帘外飘。
丰穰关政事,喜乐到渔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