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山参差碧相围,溪水诘曲带城陴。
溪穷壤断至者谁,予独与子相谐熙。
山城之西鼓吹悲,水风萧萧不满旗。
子今去此来无时,予有不可谁予规。
猜你喜欢
天河倾向床头注。梦惊断、江南路。报到前溪新涨雨。
黄莺留客,碧山拦户。且劝我、须臾住。初阳黯淡窥松圃。
膏沐遍、宵来露。莫向渔人频问渡。千重云海,万重烟树。
犹见波涛怒。
楝花雨里醉逢迎,南国看山又送行。
求侣暗惊春草色,还家愁逐暮江声。
残阳向野闻边笛,远树登楼见海城。
谁念长沙迁谪久,懒从季主问君平。
马首参横夜已阑,燕山翠削露初乾。云连郭隗金台峻,风荡荆轲易水寒。
西楚闲居前日梦,清河遗爱后人看。朔南何处非王土,仗剑母劳畏路难。
祸福皆由自己为,古来家国亦如之。隐情毕达群黎悦,谏口才钳万事隳。
汉祖宽仁兼楚地,商辛炮烙动周师。兴亡未必俱天定,祸福皆由自己为。
明朝成四十,今夜复斯须。天末几年住,山中三径芜。
无闻良已矣,渐老欲何如。未免王融笑,甘为武子愚。
杨叶楼中,枣花帘下。盈盈有个人如画。玲珑心地解怜人,嫣然一笑千愁卸。
兰桨催舟,金鞭拂马。迢迢换了天涯也。杜郎禅榻鬓丝风,今生甘守凄凉夜。
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那堪重问江都事,回望空悲绿树烟。
诗人张祜立足现实寄寓兴亡感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对百姓的深深同情和关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何焯曾评论李商隐《隋宫》其二“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说“借锦帆事点化,得水陆绎骚,民不堪命之状,如在目前。”此一评论用于评论张祜《隋堤怀古》同样准确,切中肯綮。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深藏而愈显。由此看来,张祜不仅仅对历史的兴亡特别关注,也不仅仅只有对现实的担忧,更有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同情。他面对遗址陈迹不只是慨叹惋惜,也不只是追悼责备,更多的是面对现实,“以史为镜”照出当朝的一些社会政治状况,并为当朝一步步走向衰落灭亡的深渊而忧心忡忡,表现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