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春冰一片净无瑕,万里清光遍海涯。
欲与常娥移桂树,月中先合种梅花。
猜你喜欢
皎皎天上月,随人如有情。
何当背银烛,充我如绝缨。
书名之讹,创自韦陟。
季袭其风,始见书尺。
狙冠豺绶,乃唐之贼。
相不加诛,而反畏惕,
礼度尽坏,王纲倒植。
存此谓何,览者太息。
闻道美人荆楚行,片帆风色度江城。夕阳欲下复何处,九十九洲芳杜情。
吾闻泰山五大夫之松,干云碍日摩苍穹。廿年奔走燕齐道,无由扣岳攀虬龙。
考之所闻及传记,此松不复仍秦封。松寿千年亦常耳,况此神物间气钟。
帝王褒崇万灵护,不天斤斧谁能穷。树犹如此人则那,长生久视安可逢。
吁嗟乎,潘子与汝同庚吾先汝,相看同是知非翁。
弱冠论文今老矣,当年意气凌云霄,不贵不去真可耻。
四十九年成一往,百年彊半能馀几。儗将末后见先师,莫漫随流称荡子。
君不见此五松图,意长楮短可奈何。干云碍日空想像,横柯接叶聊婆娑。
吾侪屈折亦如此,岁寒自保应无他。
记得山楼日课。春惰。枕书眠。竹篱微映露桃面。红情。午晴天。
迢迢临江隈,百忧结怀抱。悁此瘴毒地,妖氛日撩绕。
绥来穷岩幽,侏离语难晓。蠢兹固含灵,控诉若懊恼。
天戈迅风霆,岂不惮诛剿。昆冈焚玉石,烈焰混丑好。
首功贵多获,脂血膏野草。
五夜光寒,照来积雪平于栈(zhàn)。西风何限,自起披衣看。
对此茫茫,不觉成长叹。何时旦,晓星欲散,飞起平沙雁。
初雪后的五更之夜,黄花城中弥漫着寒光,积雪的峭壁上,栈道显得平滑了许多。无边的寒风也阻挠不了我披衣观景的兴致。
面对这茫茫雪色,不觉心中怅然,无限慨叹!什么时候才能天亮,天空中的晨星要消散了,广漠沙原上的大雁也已经起飞开始新的征程。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37-38
五夜:即五更。古代将一夜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故称。栈:栈道。于绝险之地架木而成的道路。
平沙雁:广漠沙原上之大雁。
这首词描绘了黄花城雪后将晓的景象,与《烷溪沙·姜女庙》等或为同时之作。词全用白描,但朴质中饶含韵致,清奇中极见情味。黄花城奇异的景观,作者无聊赖的心绪跃然纸上。
词的上片描写边塞地区凌晨的景色。“五夜”二句谓落了一夜的雪,五更天色欲明之时,雪已经堆得与栅栏相平了。“西风”二句紧扣上文,所以要“看”,是由于积雪的寒光,使人误以为天色已明;“披衣”是由于西风劲吹,寒气袭人。
下片“对此”二句,又与“看”字关联。看到这白茫茫的一片大雪,无边无际,不觉令人百感交集,不住叹息。“何时旦”句用提问表明此时尚未天明,刚才只是误以为天明罢了。最后二句,又是对“何时旦”这一问题的答覆。星光渐淡,大雁开始起飞,离天明也不远了。“平沙”当然是指“平于栈”的积雪。遣词造句都有着落,前后互相呼应,行文十分绵密。
通篇只描写景物,而寓情于景,以景抒情。词人用开阔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情感,将环境的空旷凄凉映照在情感上,将大的环境空间叠加在深沉而复杂的小的情感上,给人呈现一种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表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