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秋蝇知我政哦诗,得得缘眉复入髭。
欲打群飞还歇去,风光乞与几多时。
猜你喜欢
堇茹供春膳,粟浆充夏餐。瓟酱调秋菜,白醝解冬寒。
先须持五戒,方始得人身。有财将布施,身即不穷贫。
若行十善业,闻道得天人。天人生灭福,来去如车轮。
有为接梵世,不及一毫真。更欲谈玄妙,虑恐法王瞋。
淳熙十六年,正月十九日。
雪余雨更作,有客方抱疾。
忽传底处书,昏暮叩蓬荜。
问之何许人,乃是吾家侄。
书中道何为,除目报甲乙。
要令二父知,此意深所悉。
我方盘谷归,讵应闻黜陟。
虽云在田野,又可忘辅弼。
况于乡里贤,与夫旧连率。
及其先友家,投分亦颇密。
恭惟三君子,德盛难具述。
要皆由从官,以至秉政笔。
于今天下事,孰得复孰失。
仰思与夜继,想不遑暇逸。
置邮速传命,颂口当四出。
而我病不能,欲置还未毕。
要歌夔皋诗,称美宁敢溢。
愿观勋业成,公论斯可必。
曾闻鸟鸣春,气应还唧唧。
喜甚屐且折,忧深纬宁恤。
行随流水声,步出哀壑底。绿树枝相樛,白涧石齿齿。
树石无穷年,流水日千里。
苍头突起此奇兵,生小蛾眉气骨清。尽有雄文比茅盾,泉流汩汩地中行。
春在江村桑柘中,多情十日雨兼风。杜鹃北向劝归去,我为故人聊复东。
鸱(chī)鴸(zhū)见(xiàn)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鸱鴸出现在城里,国内便有放逐士。
想那楚国怀王时,此鸟必定常飞至。
青丘之山有奇鸟,独自出现人不知。
本来就为迷者生,不必晓喻贤君子。
参考资料:
1、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
鸱鴸:鸟名。见:出现。
怀王:楚怀王,战国末期楚国君主。屈原便在怀王时被放逐的。
此诗用《山海经》中两则奇异之鸟的神话,来表达诗人对政治时事的感慨,其内涵具显隐两重。从表层看,含义颇为明确,古今学者多有解说。大致而言,是采《南山经》所记述的鸱鴸、灌灌故事:柜山“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鸣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青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通过对当年楚国屈原被放而怀王不悟,终至亡国的历史教训的回顾,影射批评东晋政权在用人上的亲信邪佞,疏放忠良,不重正士。此层含义,感慨极深,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也很强烈,它们一方面体现了渊明在当时特有的关于“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非士无以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的治国尚贤重士的政治理念,另一方面也包含了诗人自己在东晋社会里所深切体会到的“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的感士不遇的家国身世之叹。如进一步对此诗的深层含蕴进行探索,可以发现,此诗还在一层奇幻迷离的神话气氛遮蔽下,隐含有陶渊明对当时敏感政治时事的进一步揭露之成分。具体而言,此诗在引用《山海经》传说时,也利用上古神话系统,借“鸱鴸”之语言符号,暗示了恭帝被害的历史真相,在命义上,与诗人大致在同一时期所作的《述酒》有异曲同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