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春光景丽。
游子离别情。
交让未全死。
梧桐唯半生。
值热花无气。
逢风水不平。
宝鸡虽有祀。
何时能更鸣。
猜你喜欢
游人杜陵(líng)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bìn)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我要到汉水以东的地方去,宋常侍在杜陵北为我送行。
他也是宦游之人,无论是行者还是送行者,都是天涯漂泊,就像秋后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
彼此都是两鬓如秋霜的白发之人了,衰老的容颜依仗酒力才变红。
今日离别之情固然令人难忘,但异日又将会有新的情景触动自己的相思之情。分手以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我将会因为思念好友而不得安眠,得以听到静夜里的乌啼声夹杂着如泣如诉的夜风声。
本站。
杜陵:长安东南的县城。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杜陵北指长安。汉中在汉水东北,故名汉川东。
此诗是诗人离开长安前往汉中时写给前来送行的宋常侍的作品。
首二句总说送行之事,提出“游人”与“客”双方以及“杜陵北”与“汉川东”两地。“游人”,诗中指宋常侍。“客”,诗人自谓。点明了离别的地点。杜陵自繁华,汉水空悠悠,这两处地名在古诗里经常出现,其符号意义远超过了地理意义。宋常侍在长安为尹式饯行,离情别绪即由此生出。
三四句转而抒情。“去”者,说自己;“住”者,指宋常侍。当此分手之际,不作丈夫的壮词,也不为儿女的呢语,而是着眼于彼此共同的流寓者的身分,以“飘蓬”作比。蓬草秋后枯萎,随风而走。诗人将自己与对方比成蓬草,见出对对方的理解,同病相怜之意与羁旅飘泊之情,已尽含在这浅近而又动人的比喻之中。
五六句着眼于年龄带来的变化。“秋鬓”,迟暮之年的白发。秋鬓本白,遇秋霜而愈白,“衰颜”,衰老的容颜。衰颜本不红,倚仗酒力而始显红润。这两句写衰老之态,抒迟暮之感,含蓄地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情怀。
末两句写别后相思之意。“别有”即“另有”。此二字于言外见意,意谓今日此地之别离情景固然令人难忘,但异日又将会有新的情景触动自己的离情。诗人拟想,分手以后,自己将因念友而失眠,由失眠而得以听到静夜里的啼乌声、风声,而啼乌声、风声如泣如诉,又会加重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显得别有韵致,情味绵长。
这是一首早期律诗。全篇都是律句和律联,但前两联之间并后两联之间都失粘;三四句处于颔联的位置上,本该用对仗,却只是两句一意的十字句而并不构成流水对。该粘而不粘,该用对仗而不用,这些都是律诗在演进过程中留下的一些重要的迹象。
哀角严城起,悲秋泪满衣。如何游子恨,偏自送人归。
霜落孤鞍急,天高独雁飞。赏心零落尽,朋旧日应稀。
雨余花色倍鲜明,最是春深多晚晴。
美酒壮人如敌国,千金一笑买倾城。
嫩草如烟,石榴花发海南天。日暮江亭春影渌,鸳鸯浴,
水远山长看不足。
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上沙上女,回顾,
笑指芭蕉林里住。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
认得行人惊不起。
洞口谁家,木兰船系木兰花。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
笑倚春风相对语。
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耳坠金镮穿瑟瑟,霞衣窄,
笑倚江头招远客。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
树底纤纤抬素手。
袖敛鲛绡,采香深洞笑相邀。藤杖枝头芦酒滴,铺葵席,
豆蔻花间bx晚日。
翡翠,白蘋香里小沙汀。岛上阴阴秋雨色,芦花扑,
数只渔船何处宿。
山翁伏腊竞鸡豚,海舶针罗失晓昏。六尺托孤俱赵氏,一宵投王得公孙。
波涛解逐旌旗走,岩洞宁无气魄存。安得扶邛亲一拜,百花如锦醉山门。
深堂埃壒少,常此息劳薪。高树过疏雨,虚窗落午阴。
江淮聊酒
席上屠苏岁岁同,只怜最后饮衰翁。半生客路江湖里,十月春愁雨雪中。
黄道云消晴见斗,青阳气转晓占风。欲题采帖无佳句,思绕蓬莱最上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