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昔随张博望。
辞帝长杨宫。
独好西山勇。
思为北地雄。
十年事河外。
雪鬓别关中。
季月边秋重。
岩野散寒蓬。
日隐龙城雾。
尘起玉关风。
全狐君已复。
半菽我犹空。
欲因上林雁。
一见平陵桐。
猜你喜欢
北风十二月。
雪下如乱巾。
实是愁苦节。
惆怅忆情亲。
会得两少妾。
同是洛阳人。
嬛绵好眉目。
闲丽美腰身。
凝肤皎若雪。
明净色如神。
骄爱生盼瞩。
声媚起朱唇。
衿服杂缇缋。
首饰乱琼珍。
调弦俱起舞。
为我唱梁尘。
人生贵得意。
怀愿待君申。
幸值严冬暮。
幽夜方未晨。
齐衾久两设。
角枕已双陈。
愿君早休息。
留歌待三春。
长安美少年。
羽骑暮连翩。
玉羁玛瑙勒。
金络珊瑚鞭。
阵云横塞起。
赤日下城圆。
追兵待都护。
烽火望祁连。
虎落夜方寝。
鱼丽晓复前。
平生不可定。
空信苍浪天。
巩洛上东门。
薄暮川流侧。
浑浑车马道。
行人不相识。
日夕栖鸟远。
浮云起新色。
寸心空延伫。
对面何由即。
飞轮倘易去。
易去因风力。
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
悠悠。岁月如流。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怕絮入书楼。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
此词托为惜春,实际上抒写作者与一位恋人诀别的情事,其本事已不可考。
上片从惜春写起。开头三句,写春事阑珊。词首句起势不凡,为全篇定下了感恨的基调。以下三句,以夸张的手法,发出了留春无计的感叹:山崖再高,也难以阻挡春光匆匆离去的脚步;榆钱再多,也无法唤得春神的回眸眷顾。其间借“榆钱”而拈出“难买”,自然熨贴,堪称妙笔。“梅花”二句,以梅花寄恨,将惜春之情推向纵深。梅花本是报春使者,凌寒独放于百花之前,春华烂漫时与梅花作别,似乎还是左近的事,但曾几何时,它已果实盈枝了。“结子满枝头”暗用了一个故事:相传杜牧游湖州时看中一少女,与其母约定十年之内来娶。过十四年,杜牧出为湖州刺史,访该女,则已出嫁并生有两子。杜牧怅然为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作者化用这个典故,借以透出他伤春的个中消息。歇拍二句,便进一步揭出了这层底蕴:那垂杨画桥,柳湾兰舟,曾是他与情人幽会之所,此时风景依旧,但唯余一泓绿水,柳下无人系舟,当然再也看不到她的倩影芳姿了。以上,词人采用多种艺术手法,将离情别绪融化于物象中,颇具深婉曲折之妙。
过片四句,连用两个比喻,感叹明如流水,往事绝无重现的可能。“覆水难收”,这句成语出于《后汉书》,原本是就军国大事说的,后来用以比喻夫妻关系断绝无法恢复此处借以喻指自己与恋人相诀、欢情不再的悲哀,将上片离恨再加强化。下面就进一步展开抒写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凭画栏”三句,写词人由于心境不佳,想凭栏眺望,以舒愁怀,但触目都是足以惹起春愁的景物,因此他不再凭栏而走入楼内。“东风”两句写词人转头不看触目伤心的残春景色,但它还是追踪而至。那吹花搅絮的东风,到傍晚更来得厉害,把落花柳絮直卷入书楼,有心再来撩惹了。结尾两句构思奇特,以拟人和问句的形式,将燕子成双的物象与主人公的孤单悲苦加以对比映衬,淋漓尽致地刻划出主人公愈怕外物引发春愁愈无法回避的痛苦境地。
香粳炊熟泰州红,苣甲莼丝放箸空。不为休官须惜费,从来简俭作家风。
桃蹊柳陌好经过,
镫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
至今犹自细腰多。
喜得君来慰我心,清欢何假酒频斟。
共窥鹤迹行苔迳,同听莺声坐柳阴。
蝴蝶绕栏飞又歇,蔷薇厌架浅兼深。
相留不用忙忙去,直待林梢夕照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