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莫道岐州三日程,其如风雪一身行。
与君况是经年别,暂到城来又出城。
猜你喜欢
元生实奇迈,幸此论畴昔。刀笔素推高,锋芒久无敌。
纵横济时意,跌宕过人迹。破产供酒钱,盈门皆食客。
田园顷失计,资用深相迫。生事诚可忧,严装远何适。
世情薄恩义,俗态轻穷厄。四海金虽多,其如向人惜。
迢递朗陵道,怅望都门夕。向别伊水南,行看楚云隔。
繁蝉动高柳,匹马嘶平泽。潢潦今正深,陂湖未澄碧。
人生不得已,自可甘形役。勿复尊前酒,离居剩凄戚。
百神斋祭相随遍,寻竹看山亦共行。
明日城西送君去,旧游重到独题名。
布被棱棱似铁寒,一宵诗梦屡更端。觉来爱煞窗前月,送我梅花瘦影看。
不返故乡义,何妨陆子居。昔游既有约,是岂人所图。
我尝邀此卜,蹭蹬不自如。凭将一掬泪,聊寄夜台书。
翠鳌(áo)涌出沧溟(míng),影横栈(zhàn)壁迷烟墅。楼台对起,阑(lán)干重凭,山川自古。梁苑平芜(wú),汴(biàn)堤疏柳,几番晴雨。看天低四远,江空万里,登临处、分吴楚。
两岸花飞絮舞。度春风、满城箫鼓。英雄暗老,昏潮晓汐,归帆过橹(lǔ)。淮水东流,塞云北渡,夕阳西去。正凄凉望极,中原路杳(yǎo),月来南浦(pǔ)。
都梁山涌出茫茫江海,穿越栈道峭壁在烟云迷蒙的原野上流过。在这楼台叠立之处登高再次凭栏远望,看这亘古不变的山川湖泽。梁苑平坦无壑,汴堤上绿柳万棵,曾经历了几番晴日晒照又经过几番风吹雨打。看天空远远地与大地接连,江河万里空荡无边。我登临的高山正是吴、楚的界线。
落花飞絮飘舞在两岸,春风一到,山下满城锣鼓喧天。英雄已渐渐地衰老,黄昏和拂晓、涨潮又退潮,载着不断归来的白帆、摇不完的橹篙。淮水难阻向东流淌,边塞以北云雾缭绕,残阳西沉余晖斜照。我正在凄凉的景象中远望,中原之路茫茫渺渺,一轮明月升上江河南岸的树梢。
参考资料:
1、周密.《绝妙好词》: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10:第182页
2、王新霞,杨海健编注.《学词入门第一步白香词谱》: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06:第343页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水龙吟令》《龙吟曲》《水龙吟慢》《鼓笛慢》《小楼连苑》《海天阔处》《庄椿岁》《丰年瑞》。双调,押仄韵,体式甚多。字数不同,句读有异。上片第一句或六言,或七言,上下片各四仄韵。翠鳌涌出沧溟:形容青山险峻如同一个巨鳌在大海中浮出。影横栈壁迷烟墅:远望山上的屋舍被烟雾所笼罩。梁苑:园囿名,在今河南开封,汉梁孝王筑,为游赏与延宾之所,当时著名文人如司马相如与枚乘皆出入其间。汴堤:指流经开封的汴河,为隋炀帝所建,堤上遍种柳树。江空万里,登临处、分吴楚:指淮水空阔无限,登山远望,吴楚两地被淮水划开。吴,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江苏和浙江一带。楚,战国时楚国占有南方的大部分土地,包括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四川等地。
橹:船橹,安于船尾的划水工具。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上片,写眼前无限开阔凄迷的景象。一个“涌”字,将静立的大山写得极富有动感。如此突兀奇崛的神来之笔,能感受到他那无穷的诗思也是从这里喷涌而出,读者很自然地就想起吴文英登苏州灵岩山的天外奇想:“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八声甘州》)天上掉下的巨旱,水中涌出的巨鳌,真是异曲而同工。“影横”句写山问黄昏暮霭景象。“楼台对起”三句,交代自己重来登临以及全词的“视点”所在。山川依旧,是词人两次来此凭栏的感受,也隐含了对南北对峙形势发生了变化而南宋仍然偏安一隅、仍然划淮水为疆界的喟叹。词人举目北望,但见天低四远,江空万里。梁苑和汴堤都极其遥远,非目力所能及,想象之中他似乎已经看到了一片荒芜野草的梁苑,垂柳稀疏的运河。它们与苦难的民族一起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
下片,词人抒发厂自己英雄失路的激愤和中原恢复遥遥无期的悲哀。淮水两岸已经习惯了南北分裂的既成事实,众人皆醉,沉浸在春风箫鼓之中,没有人能够理解像自己这样系念中原恢复的英雄。夕阳向西沉去,淮水往东流淌,边塞的云北去,月亮初照南浦,东南西北,同人苍茫独立于中,深情地北望中原。送别是送别谁,是青春还是英雄之志,还是与中原父老从此水别,多少凄凉感慨都在此不言之中。
全词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颇具特色。该词感情沉郁低回,不事雕饰,风格较为质朴,有很强的感染力。
罢直奚官雪满腮,少年曾扈上之回。
金砧丰削蹄多裂,玉秣辛酸齿半摧。
苜蓿地间春早遍,葡萄宫废野花开。
病嘶破枥秋风夜,独忆先朝较猎来。
满园惟种竹,竹里置幽亭。犬吠青松路,人来白鹭汀。
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瓶。老耳思鸣凤,何当借此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