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瑶池罢游宴,良乐委尘沙。遭遇不遭遇,盐车与鼓车。
猜你喜欢
韩非老子俱同传,乞与时人子细看。
斯文久矣熟芳名,书到还知郑重情。风雨妒人三日恶,江湖负子一舟横。
闻来无见新翻案,兴尽而回古有行。筋力未衰扶可拜,荆溪展报已非生。
奕叶金章贵,连枝鼎位尊。台庭为凤穴,相府是鴒原。
世阅空悲命,泉幽不返魂。惟馀汉臣史,继术赞韦门。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chóu)怅(chàng)香闺(guī)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xié)月,小窗风触鸣琴。
野花和香草,寂寞地生长在这关山路旁。柳树吐出金黄的丝条,黄莺儿那么早就在歌唱。我满怀惆怅,在香闺里暗自虚度时光。
我多么悔恨,解下罗带与你结成同心。如今独自靠着朱栏,思念多么深沉。睡梦中醒来,一弯斜月照着半个空床。小窗吹来的风,触动琴弦哀鸣作响。
参考资料:
1、高峰.《花间集注评》.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63
2、林霄.《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20
3、亦冬.《唐五代词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09-110
寂寞:清寂,寂静。关山道:形容艰难坎坷的山路。惆怅:失意,懊恼。香闺:青年女子的内室。暗老:时光流逝,不知不觉人已衰老。
结同心:用锦带打成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用作男女相爱的象征,称“同心结”。朱栏:朱红色的栏杆。风触鸣琴:风触动琴而使之鸣。“鸣”,使动用法。
这首词是伤春怀人之作,写思妇伤情。它代指思妇立言,而不同于常见的韦庄自我抒发情性之作。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这是思妇想象丈夫在远行的路上,虽有野花芳草,但毕竟寂寞荒凉,形单影只,不堪凄楚。接着写近处的风景:“柳吐金丝莺语早”,这是早春时节,柳枝柳叶还没有一片碧绿,而是黄中透绿,所以词人写“柳吐金丝”,让人眼前一亮,再加上报春的莺语,在视觉和听觉上同时给以强烈渲染。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反衬思妇的悠悠愁思:“惆怅香闺暗老。”令人觉得黯然销魂。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这里写的是思妇心理活动,文字的表面是思妇悔恨不该和丈夫用罗(锦)带打那个同心结,其实是爱之切,恨之切。所以思妇独自倚着闺阁的朱栏无限深情地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深情的思念萦绕在思妇的头脑中,让思妇不能安然入眠,只要有一点轻微的动静,就把思妇从梦中惊醒。“小窗风触鸣琴”,连声响细微的轻风拂琴鸣都让思妇不能睡稳。思妇被惊醒后看到的是“半床斜月”,一片凄凉清冷,不禁让人触景生情,这也正应了李清照的那句“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的结构比较特殊,写了两层意思。第一层写思妇凭栏思深:上片直到下片头两句,是所思的具体内容。野花盛开,芳草萋萋,柳吐金丝,莺声不断,是写暮春之景,以时暮衬托出“香闺暗老”,而况关山道上,消息全无,使人惆怅,憔悴苍老,产生了“悔结同心”的轻怨。第二层是由思深而成梦,梦后而伤情。梦境略去了,梦后也只是用“斜月”、“风触鸣琴”这一富有寓意的图画表现的,有声有色,耐人咀嚼。
此词通篇不假雕饰,全用白描,于浅直中见深切,于此很可以看到韦庄词的基本特色。
烟鬟雾鬓,是大罗仙眷。剪水瞳人梦中见。绛云轻、鹤背聊借吹箫,拾翠羽、蕙带荷衣零乱。
一泓沧海水、星斗低垂,桂斧丁丁广寒殿。招我御罡风,若有人兮,光明藏、碧空香满。
又告我、诸天秘灵文,莫画出、飞琼蕊宫真面。
景阳楼上钟声晓。半面啼妆匀未了。斜月纷纷。斜影幽香暗断魂。
玉颜应在昭阳殿。却向前村深夜见。冰雪肌肤。还有斑斑雪点无。
森森巨麓蔽秋冈,薄日笼阴一味凉。散策绕溪闲觅伴,幅巾对客坐焚香。
午潮暗长看平岸,野竹才添便出墙。岩壑自无南北异,不妨随处得相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