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独在西峰顶,年年闭石房。定中无弟子,人到为焚香。
猜你喜欢
蓐收传令待残更,斗转参横露气清。
谁弄瑶池三尺玉,怪来万壑动秋声。
检点春光,啭不尽、千声春鸟。惊心甚、偷送流年,报春又呼春杪。
浓绿烟拖花是梦,残红雨过香生晓。爱吾庐城北,不用较春多少。
曲曲荒林,瀰瀰春涨,四面银波缟。向中流、拿引葱鹙,烦襟濯空如扫。
指斜阳、树挂愁些,易黄昏,天连青了。笑频年,碧草炎枯,白鹇才到。
昼长卜夜,尽待月上鸟飞,任鱼游春沼。想多感多情,人世拘牵,难逢嬉笑。
舞爱溪前,歌听尘外,纵饶耳目成怡悦,只中年、欢处心神悄。
破除万事,须知饮莫留残,便醉也,还萦搅。陡来心上,往日今番,一样春风袅。
端的年随春逝,弄花攀柳,几同荣落,几争媸好。灯火楼台,笙箫尊酒,廿年胜事难重问,喜白头、健饭青天照。
临流几个知心,剩数晨钟,星稀月小。
村径西来入社松,北山终日白云封。往来独把梅花笑,只有沙堆不负公。
何独文翁化,风流与代深。泉云无旧辙,骚雅有遗音。
远目穷巴汉,闲情阅古今。忘言意不极,日暮但横琴。
斜日,斜日,门外马蹄声疾。林栖鸟尽飞还,霞彩红衔远山。
山远,山远,莫怪行人归晚。
我醉欲眠君且坐,君如倦坐亦归休。明朝有意抱琴至,歌我风梧满院秋。
堤(dī)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堤上踏青赏春的游人如织,踊跃追逐着湖里的画船,春水荡漾,四周水天相接,波涛击打着堤岸。湖畔绿杨掩映的小楼之外,传出秋千少女的欢愉之声。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莫要笑话满头白发的老翁还头插鲜花,我随着委婉动听的《六幺》琵琶曲调,频频交杯换盏。人生万事,何似对酒当歌?
参考资料:
1、郁玉英.欧阳修词评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
四垂天:天幕仿佛从四面垂下,此处写湖上水天一色的情形。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zūn)前!戴花:在头上簪花。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此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作者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词的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写作者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整首词意境疏放清旷,婉曲蕴藉,意言外,别有意趣。
“堤上游人逐画船”,写所见之人:堤上踏青赏春的人随着画船行走。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拍堤春水四垂天”,写所见之景:溶溶春水,碧波浩瀚,不断地拍打着堤岸;上空天幕四垂,远远望去,水天相接,广阔无垠。第三句“绿杨楼外出秋千”,写出了美景中人的活动。这句中的“出”字用得极妙。晁无咎说:“只一‘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处。”(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王国维则说:“余谓此本于正中(冯延巳字)《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人间词话》卷上(“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白发戴花君莫笑”,“白发”,词人自指。这样的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俨然画出了他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下句“六幺催拍盏频传”和上句对仗,但对得灵活,使人不觉。“六幺”即“绿腰”,曲调名。“拍”,歌的节拍。此句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歇拍“人生何处似尊前”,虽是议论,但它是作者感情的升华,写得凄怆沉郁,耐人品味。
此词写出欧阳修与民同乐,同庆春天莅临的情怀。在词中他忘却了贬官颍州的烦恼,他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号“醉翁”。
堤上,游人如织,笑语喧阗;湖上,画船轻漾,春水连天。好一幅踏青赏春的图画!然而,这图画的点晴之处,却不在堤上、湖上、而在湖岸边、院墙内、高楼下。那绿杨丛中荡起的秋千架儿、那随着秋千飞舞而生的盈盈笑声,才是青春少女的欢畅、才是春天气息荡漾的所在;唯因它曾经深锢墙内,故如今鼓荡而出,便分外使人感染至深。船中的太守,此时也顾不得有谁在窃笑了,他情不自禁在皤然白发上插入一朵鲜花、添上一段春色。让丝竹繁奏、将酒杯频传,他要与民同乐,同庆春的莅临。忘却贬官颍州的烦恼吧,他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号:“醉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