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进由孤士列华簪,曾对薰风和舜琴。
资善体行貂竖肃,议郎疏出马群喑。
畿民犹说张京兆,宫媛皆知李翰林。
麾去招来关气数,浩穹于此本无心。
猜你喜欢
昔驾輶轩忝外台,爱文学掾有高才。
曾留太白论文去,亦辱奇章贽卷来。
玉树枝成终古诀,紫薇花对别人开。
时危国蹙英贤夭,空撚霜髭赋八哀。
恼乌啼,怨鹤警。记否黄鹂三请。嗟春远,渐岁晚,衣单鬓华霜炯。
感缁尘,念莝井。宋玉悲怀凄哽。江山在,怕谕蜀文章,变成哀郢。
望远伤高,伴夜色、红炉翠茗。贳裘添酒,噀墨妆梅,此意共清冷。
南菊摇衰影。倦笔无花,啼髻又醒。漏沈沈、更剪愁镫,邀笛催雪梦未省。
故人柳子厚之谪永州,得胜地,结茅树蔬,为沼沚(zhǐ),为台榭,目曰愚溪。柳子没三年,有僧游零陵,告余曰:“愚溪无复曩(nǎng)时矣!”一闻僧言,悲不能自胜(shēng),遂以所闻为七言以寄恨。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隔帘唯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
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qiáo)车。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lǚ)更谁过?
我的老朋友柳宗元谪居永州,得了一块好地方,在那里建造房屋,种植蔬菜,筑造了池塘小洲,建起了亭台楼榭,命名为愚溪。柳子死后三年,有一个僧人云游零陵,告诉我说:“愚溪再也不像从前的样子了。”一听到僧人这话,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悲痛,就把听到的情况写成七言诗,以表哀悼。
溪水悠悠地流着,春天自然来了,草堂已经没有主人,燕子还是飞回。
隔着帘子,只看到庭中长满野草,那一树山榴花,依旧烂熳地盛开。
草圣似的几行草书还留在断墙残壁上,当年手植的千株柑树已经属于邻家。
只看见里门上仍是当年那块通德匾,但是只有柴车寂寞地出入在斜阳下。
当年的柴门和竹篱还依依存在,野草和青苔却一天天增多。
现在纵使邻居有人懂得吹笛,但老朋友谁能在从这里经过?
参考资料:
1、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2-35
2、吴在庆编选.刘禹锡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13-115
愚溪:原名冉溪,柳宗元谪居永州(治今湖南零陵)时更名为“愚溪”。柳子厚:即柳宗元,子厚是柳宗元的字。谪:指官吏降级,调往边远地方。结茅树蔬:建造茅屋,种植蔬菜。为:筑造。沼:小池塘。沚:水中的小洲。目曰愚溪:取名叫愚溪。无复曩时:不如过去。曩,从前的,过去的。胜:禁得起。恨:憾。这里指伤悼之意。
悠悠:悠闲自在。草堂无主:指柳宗元已去世。
中庭:庭中。山榴:山石榴,又名杜鹃花、映山红。
草圣:东汉张芝善草书,人称”草圣“。此处指柳宗元的墨迹,柳宗元是书法家,善章草。木奴:柑橘树的别称。
里门通德榜:东汉孔融为北海相,十分敬仰郑玄,命高密县为他专门设郑公乡,并将里巷的大门修得很高,使得较高的车马也能通过,号为通德门。此喻指柳宗元故居里门。樵车:柴车。
山阳:汉代县名,在今太行山之南。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即在此地。
诗前小序,一是概括了柳宗元居愚溪的情况,点出“结第树蔬,为沼沚,为台榭”的特征,与八愚胜景相吻合;二是说明写诗的原因,听说愚溪草堂已不像过去的样子,故“悲不能自胜”,写诗以寄恨。
第一首诗从愚溪、草堂下笔,溪水悠悠,芳草萋萋,春来燕回,主人已去,引起无限伤感。满树鲜艳的山榴花开得正旺,对柳宗元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首诗先写柳宗元的遗书、遗物,睹物思人,使人回想柳宗元的生平。接着笔锋一转,由物及人,借孔融表彰郑玄立通德门之事,赞扬柳宗元的学问、德行。结尾以夕阳之下寂寞过往的樵车,来反衬草堂的凄凉,不平之气隐含其中。
第三首写草堂风光,柳树团团,竹林青翠,而草堂的野草青苔因主人离去而日渐增多,显得更为荒凉。后面用典,借西晋正始年间(240~249)向秀与嵇康的交情来抒发心中的怅恨,指出:即使邻人善于吹笛,又有谁能够经过愚溪草堂,像向秀那样感笛声而写出新的《思旧赋》呢?
这三首诗都着眼于一个“伤”字,哀伤住过愚溪的挚友旧侣。诗中所咏景物多是与柳宗元有关的旧物,其最明显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情从景出,风格显得极为蕴藉缠绵深厚。
一日复一日,一秋复一秋。从头屈指数,屈指又从头,乌飞兔走几时休。
少年工谐谑,颇溺滑稽传。后来读水浒,文字益奇变。
六经非至文,马迁失组练。一雨快西风,听君酣舌战。
宗生自出尚书省,嵇氏罢草绝交篇。长安项领胜培塿,使君腰腹为杯棬。
青州之城如斗大,纵有微言谁为宣。乌声哑哑詈鸑鷟,谓尔枳棘不足怜。
衣裳五色亦楚楚,吉凶岂与人间权。武昌不羞官长跪,历下但守妻儿眠。
此物居然在吾世,遇之不得空茫然。何来青鸟衔一札,似是谷城黄石编。
虹电缭綟出其表,风雨却过龙蛇颠。不道加飧长相忆,但道上下三千年。
顷从宗生骘王子,谓起腐令兼青莲。斯言太重吾岂敢,后生颇畏前人贤。
君携琅玕坐斗柄,九关虎豹愁睊睊。世途反覆日千变,不信但看沧浪天。
丈夫故有青云手,慎勿苦语众今传。还君此札一大笑,野人早莫南山田。
郎自襄阳人,惯饮襄阳酒。
未醉向郎言,郎醒应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