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寒勒银河不放流,幻飞六出眩人眸。
谁知青女老成手,自媚玄冥冬尽头。
积峻便如群玉府,遇□还作□毛球。
西湖西畔孤山上,欲访梅花有路不。
猜你喜欢
天将洁白洗纷华,谁识人閒有叹嗟。
驴子已无诗客路,羔儿偏属武流家。
惊心玉树伤遗曲,回首琼林忆赐花。
毕竟纷纷总是幻,抱琴无语剡溪涯。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yán)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清晨起来刚一开门,看到山头已被一场大雪覆盖。此时,天空已放晴,初升太阳的光芒,透过淡淡的白云,也变得寒冷了。
房檐的积雪尚未开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条仍被冰雪凝冻。这样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是多么不寻常啊!
参考资料:1、(清)郑板桥著;王锡荣注.郑板桥集详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11:第65页.。
清孤:凄清孤独等闲:寻常、一般。
《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银装素裹,旭日东升,云彩淡淡(描图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冻的景象(点氛围)的画面。“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冻”突出了天气的寒冷,“清孤不等闲”则是突出了梅花坚强不屈的性格(绘图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清高坚韧的性格和洁身自好的品质(析情感)。
在这首诗歌中,郑板桥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凄凉,看似写景状物,实则见景生情,将景和物交融一起,对历经苦难的身世发出深深的感叹。
酒晕从教上脸丹。春愁何事点眉山。都将别后深深意,且向尊前细细看。多少恨,说应难。粉巾空染泪斓斑。炉猊筝雁长闲却,明月楼心夜正寒。
百卉尽摇落,独傲清霜裹。
披榛见黄花,渊明元不死。
我昔所宝真雷琴,弦丝轸玉徽黄金。昼横膝上夕抱寝,平生与我为知音。
一朝如扇逢秋舍,而今只有无弦者。无情曲调无情闻,浩浩之中都奏雅。
我默弹兮师寂听,清风之前明月下。子期有耳何处听,自笑家风太潇洒。
孤石巉岩出紫烟,云根遗墨尚依然。
文章岂在龟畴下,形质还存鸟迹前。
汲冢秋风思汗简,鲁堂春雨掞韦编。
郎君归去和鸣后,织作机中锦字传。
祷公一邱壑,何似东山起。
可怜丹青手,置之岩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