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崒嵂荆南山,袁令葬其麓。
相传天赐棺,咄咄诳流俗。
令尝成兴梁,天报宜以福。
赐棺信荣矣,毕竟入鬼录。
珠官在岭南,锦官在巴蜀。
盐官兴铁官,登载粉简牍。
吾恐古有司,铸铜山之足。
后人讹承讹,官傍妄加木。
政须改铜官,大字鑱崖腹。
事有作俑者,并按王乔玉。
猜你喜欢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应须回舞袖,拂(fú)尽五松山。
我爱铜官山,这里乐无穷,住它千年也不想离开。
(应须 一作:要)我要天天长舒舞袖,拂遍五松山的山山水水。
参考资料:
1、常秀峰.李白在安徽.合肥市: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175页
铜官:铜官山,在今铜凌市,盛产铜及其它有色金属矿藏,为中国有色金属矿的重要基地之一。铜官山矿历史悠久,唐以前就开采,唐时在此设置“铜官冶”、“铜官场”,铜官山由此而得名。拟:欲。未拟还:言留恋铜官山,不想离开。
(应须 一作:要)要须:需要,必当。
(应须一作:要)
这首诗虽只是短短的五言绝句,但其间诗人思想情感高强度的抒发和艺术夸张手法的大胆使用让人们拍案叫“绝”。
“我爱铜官乐”,诗中首句就开门见山点出全诗主旨。这里诗人直抒胸臆,豪爽坦荡,用侠人直语引出诗人对铜陵深沉爱的情感,夸张之源正在于此。爱铜陵之情,诗人先从眷恋不舍之情写起——“千年未拟还”。“千年”从时间上极度夸张,引出了诗人对铜陵爱的延绵,从时间(数字)的夸张,引出情感的夸张,表现诗人情感的真挚。诗人置酒铜官山,宴饮谈笑,挥动象征壮志的长剑助兴,拂动帘大的衣袖歌舞长啸,使读者羡慕其乐。由宴饮歌舞之乐,诗人又用夸张把情感推向高潮。
三、四两句即言诗人对铜官山欢宴之乐还嫌不足以表达自己的爱意,尚须一回舞袖,拂尽秀色可餐的五松山。五松山山秀木荣,山上岗峦泉洞、花草树木,不可能教“舞袖”“拂尽”,这是浪漫色彩行为的空间上的夸张,表现了诗人对铜陵山山水水的深情蜜意,“拂尽”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似水柔情。诗中用的两处夸张,方式虽属相同,皆属于扩大夸张,即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前者把时间往长处说,后者把空间往大处说),但细加斟酌,二者尚萌不同。前一夸张写得较虚较略,后一夸张写得较详较实,两者从时间、空间的不同角度烘云托月,在造成色彩强烈的艺术境界中,让诗人“我爱铜官乐“感情的积聚爆发。
由此可见,在抒情诗里,夸张能把诗人的情感强烈鲜明地抒发出来。夸张的“失真”和悖理,诗情的真实和感人,二者反映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差异和联系。而正如艺术真实离不开生活真实一样,夸张当然也离不开诗人郁积的深沉强烈的思想感情。无此,夸张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法拨动读者情感共鸣的心弦。李白这首诗中夸张手法的成功就在于有雄厚的思想情感基础作后盾。
鸿飞九天上,人在平地望。
尘土与青云,其间能几丈。
园有幽亭趣,题之剪韭名。老夫无长物,上客总高情。
脆碧含风断,轻黄带雨烹。相过乳饼白,还爱酒壶清。
老为乡郡止偷安,自愧仙踪未易攀。八面松阴笼古寺,三秋桂子下灵山。
良朋寄意诗篇里,高会追陪梦寐间。却忆会稽清旷处,樵风朝暮若邪弯。
手持兵甲挽天河,铁石心肝尚枕戈。
宾客三千毛遂少,将军百万李陵多。
风波如此子焉往,天道不然人奈何。
岭海书生今已老,天涯无石为君磨。
汉水带襄城,沧浪旧有名。
分符来五马,如练照双旌。
济涉思为楫,听歌想濯缨。
须令郡人说,堪比使君清。
我有长生诀,总归方寸穴。我有不死方,下士闻且咥。
飘缈月宫仙,当年曾盗窃。虚府聚寒辉,丹华散远冽。
无明火自销,不夜光难灭。此象落人间,颇断红尘热。
冰心在玉壶,始闻真白雪。风轻云散时,鸟弄花开节。
秋水似神清,春山供意悦。玄芽秀玉房,金粟垂丹阅。
岂烦爻卦添,漫许刀圭设。我闻至要言,如听广成说。
蟾杵药初团,寒炉灰乍揭。能使月珠成,未妨天宝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