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迢迢山路永,漠漠晓风昏。雨歇鸠呼妇,年丰稻有孙。
旅怀悲暮齿,野饭寄前村。只恐今宵梦,凭谁续断魂。
猜你喜欢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áo)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láng)然。
入夜,洞庭湖上昏濛濛一片,客船孤零零地停泊在湖间。只有岸上一盏青灯荧荧作闪,同我乘坐的小船遥遥相伴。舱外一阵阵北风肆逞着淫威,想必在无情地摧残着梅花的花瓣。我禁不住推开船窗观看,这才发现已是大雪漫天。顿时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我朗声大笑,心情无比畅然。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水仙子·舟中
鏖战:激战。缴缠:纠缠。琅然:指笑声朗朗的样子。
小令前两句交代了孤舟碇泊的背景:时间是入夜,地点是洞庭湖,遥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洞庭烟”、“灯火青荧”,形象、色彩都有如绘画,足见作者驾驭语言及构筑意境的纯熟能力。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可想而知诗人只能蜷缩在船舱中,从而自然地度入“舟中”的题面。“朔风吹老梅花片”是意味深长的一笔。它补出了严冬的时令,还以其若实若虚的意象启人寻绎。在“夜泊洞庭边”的迷茫夜色中,是不可能望见“梅花片”的,可见全句是诗人的一种主观感觉。结合题目的“舟中”二字,则可发现此处的“朔风”,实是诗人在封闭的船舱中所获得的听觉印象。听觉印象而产生视觉效果,反映了朔风的劲烈。这种强烈的风声使作者生发了“吹老梅花片”的联想,于是才有“推开篷”细看究竟的相应举动,这样看来,“朔风”在这里还有陡至的意味。推篷是因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生,难怪要“诗豪与风雪争先”了。这一句中的“豪”字,不止属于“诗”,也是对“风雪”的形容。一来它表现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这首小令多能从无字之处读得隐微之意,再次证明了诗人遣字构像的佳妙。
以下写风、雪与诗情搅成一片,难分难辨,活脱脱是一幅江天风雪行吟图。风雪催诗,“一笑琅然”,豪情快意顿时将先前的孤寂悲冷一扫而光。全曲步步设景,层层推进,入情入理而又出新出变,是元散曲羁旅题材中一支开阔雄壮、别开生面的作品。
琵琵弦畔春风面。曾向尊前见。彩云初散燕空楼。萧寺相逢各认、两眉愁。旧时曲谱曾翻否。好在曹纲手。老来心绪怯么弦。出塞移船莫遣、到愁边。
薄团红帐老生涯,只看新诗胜看花。
遥解知君得诗处,竹篱茅舍两三家。
结庐在城中,车马寂喧迎。旅人独僵卧,寒恋布被轻。
庭前有高树,时来好鸟鸣。转辗不成寐,顿使归梦惊。
晓起摘名花,袖湿露华清。徘徊还入室,小窗喜多明。
又见帝城里,东风天气和。官闲人事少,年长道情多。
紫掖发章句,青闱更咏歌。谁知余寂寞,终日断经过。
十里澄溪溪上山,溪光无际照山颜。
天嫌俗眼寻常见,地惜群峰左右关。
蓬岛也应非海外,琼台争合贮人间。
维舟正欲踟蹰饮,坐见苍烟罩翠湾。
团扇香中袅袅风,断肠声里看羞红。不须过处催乾盏,听彻歌头盏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