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瘦玉萧疏触处宜,仙风一霎散霜威。未应舞罢排云去,更看丹砂理雪衣。
猜你喜欢
此君何处不相宜,况有能言老令威。
谁识长身古君子,犹将缁布缘深衣。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kuī)牧马,不敢过临洮(táo)。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敢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6-207
哥舒:指哥舒翰,是唐玄宗的大将,突厥族哥舒部的后裔。哥舒是以部落名称作为姓氏。北斗七星:大熊座的一部分。
窥:窃伺。牧马:指吐蕃越境放牧,指侵扰活动。临洮:今甘肃省洮河边的岷县。一说今甘肃省临潭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这是唐代西北边民对唐朝名将哥舒翰的颂歌。此诗从内容上看,是颂扬哥舒翰抵御吐蕃侵扰、安定边疆的;同时也通过这个形象寄寓了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理想和愿望。“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第一句是起兴,诗人用高挂在天上的北斗星,表达边地百姓对哥舒翰的敬仰。“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牧马,就其含意而言,也就是代指一切侵扰活动。自从遭到哥舒翰的抵御,吐蕃再也不敢越过临洮进行骚扰。
这首诗题为《哥舒歌》,哥舒之所以值得歌唱,是因为他戍边抗敌,保国为民。但是,作者并不从激烈的战斗中直接表现他如何英勇善战,如何机智果敢,用兵如神等等,而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突出主题。诗的第一句就把哥舒翰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渲染出来。人民为何赞扬,吐蕃何故畏惧;过去吐蕃长驱直入,如今又为什么“不敢过临洮”,这都是宣扬哥舒翰的赫赫武功。可见这样的描写是很富于启发性的。“哥舒夜带刀”,这个“夜”字是颇有讲究的,它把起兴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巧妙地联系起来了,把赞扬和崇敬之情融注于人物形象之中;同时又将边地的紧张气氛和人物的警备神态刻画出来了。“哥舒夜带刀”五个字干净利落,好像是一幅引人注目的人物画像。在那简炼有力、富有特征的形象中,蕴藏了一股英武之气,给人一种战则能胜的信心,而给吐蕃以“屏足不敢近”的威慑。因此,就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表现诗的主题来讲,“哥舒夜带刀”比起那种冲锋陷阵的形象更丰富、更传神,更能诱导人们的想象。
这首《哥舒歌》可能是经过修改加工后的作品,但是它那种朴实和巧妙、明朗和含蓄相统一的风格,依然显示出民歌的特色。
山豆花开野菊秋,隔林茅屋是丹丘。客来问道惟摇手,随意清泉绕屋流。
消息惊心入雉门,方前沿革怕深论。已胜素服为郊哭,曾奉黄麻说帝恩。
唇齿亲情焉不切,皮毛国体且难存。汉江犹有痴儿女,痛爇残香冀返魂。
周孔去来人道弱,悠然见子表南齐。终身父命难违背,万古天心岂缪迷。
青简孝名乘宇宙,白头遗像照山溪。舜之不告缘无后,若解行权也可妻。
东林屡有寄来诗,忙里何尝报一辞。岂是玉泉生吝惜,言无滋味不宜时。
春物荿华滋,花宫携手时。行行伤远别,恨恨不能辞。
岁月甘衰矣,山川若间之。嘉游才旧约,良宴即生离。
南浦江淹赋,北梁苏武诗。挐音悽去枻,行色惨征旗。
浊酒临风把,清尘何日追。惟应托宵梦,万里逐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