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时平无事清吟好,卫霍贪功未足奇。
争似一篇人脍炙,四方传诵卧龙诗。
猜你喜欢
庙堂陶铸人才尽,流落江淮老病身。
尚踏槐花随举子,不知邓禹是何人。
禾黍正油油,何人放马上陇头?碧眼虬须使我愁,向前长跪泪双流。
租吏坐我堂,声高气正扬。县官早纳粟,不待禾登场。
愿约马客至舍下,今朝为吏办酒浆。马客来,租吏去。
早知马客能逐吏,马食禾尽不须虑。
雪真珠布满阶庭,急把杨岐破屋撑。
死伎穷时机路活,倒骑驴子弄蹄行。
客里留君喜盍簪,天涯携手便同心。青山旧业何须叹,野馆残尊且共吟。
沧海断鸿将落叶,夕岚疏雨带寒砧。他乡况是交游少,萍水相逢思转深。
小憩迥廊逼翠华,皇风忽尔散天葩。赓歌未足成羞涩,已赐仙花压帽斜。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xiù)青。
他乡临睨(nì)极,花柳映边亭。
江面上空旷无比,春潮泛起白色波涛,一波高过一波。山峰挺拔峭立,晨光中,山上处处一片青绿。
我独自一人在异地他乡极目远望,看见江边红花绿树掩映着亭子,好一派美好春光。
参考资料:
1、聂文郁.王勃诗解: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02月第1版:第162页2、【唐】王勃著.【王勃集:三晋出版社,2008.6:第60页
旷:空阔。潮:定时涨落的波涛,早晨的叫潮,晚上的叫汐。岫:山峰。晋陶渊明《归去来辞》有“云无心而出岫”之句。
边亭:报警的烽火台,晋张景阳《杂诗十首》有“长镑鸣鞘中,烽火列边亭”。
此诗描写了初春的山景水色,表现游子淡淡的思乡之情。一句写水,初春气暖,冰融水流,河床空旷宽阔了,是横写。二句写山,青山苍翠,一片碧绿,是纵写。前两句诗描写“江旷”、“山长”之景,雄浑阔大,气象万千,为诗歌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后两句诗突出“他乡”二字,在天长地阔的春光中,诗人独自一人在异地他乡面对,此情此景类似杜甫“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三、四句进一步写远望,特意点出“他乡”,后边才有了驿道“长亭”以及柳和花。春天往往是家人思念外出之人的时节,也是游子思乡的最甚时节,何况又在早晨。诗写得含蓄美妙,情景交融。此诗与杜甫的另外一首诗相似:“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绝句》)杜甫漂泊他乡,望着眼前迷人的春景,思乡之情越发强烈,不禁发出春将归去,而人无归期的感叹。同样的感慨也出现在王勃的诗中,不同的是王勃比较含蓄,他只是客观地、不动声色地描写春潮、青岫、花树、边亭,但身在他乡的羁客面对此景时的慨叹,表现十分明显。因此杜甫的感叹也是王勃诗中的潜台词。
这首小诗没有细致的动态描写,诗人只是纵目远望,以描写远景的方式描写春光。诗浑厚开阔的气势,充满着淡淡的乡愁。此诗作者表现手法高明,诗人野望,首先看见江湖,青岫,但这不是野望的最终目的,因而诗人就登高极目瞭望,望见的只有“花树映边亭”。诗人并没有直接提到思乡,只是描写了一望再望,可是思乡已从一望再望的字里行间里反映出来了。
万乘时巡万寿临,銮舆漠漠碛沙深。非忘殿阙呼嵩日,应系单于款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