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为文爱子都无滞,疾读数张堪醒睡。唱高郢曲词调古,锐比干将才力至。
主张衡鉴付谁人,奈何并不蒙收视。吾王尊儒跨古始,有宋登科连海涘。
况君当时苗裔远,酂侯喜且兴门地。少年自许升青云,衰谢安知未成事。
栖栖孔孟尝如此,吾曹节操无颠坠。愿言雅度尚自宽,时来济物当如志。
猜你喜欢
赣阳峤北气郁滞,晨兴何晏惟昏睡。江左雄豪每自奇,学孟希韩非不至。
奈何进取位尚卑,上官仪检多轻视。金朱浮华奚足恋,策马周游穷海涘。
从兹岩谷永遁逃,请师丹灶捐尘事。庐山简寂寻旧隐,雪窦参禅入初地。
谁能荣谢混流俗,居常衮衮随升坠。铺张翰墨作小诗,聊陈平昔烟霞志。
一帽红尘,行来韦杜人家北。满城风色,漠(mò)漠楼台隔。
目送飞鸿,景入长天灭。关山绝,乱云千叠(dié),江北江南雪。
帽上积着城市中的风尘,我来到都城的城北。城中正刮着大风,卷起尘土,满城都漠漠一片,人家的楼台隔着尘土,模糊不清。
我仰望飞雁,直到雁影消失在遥远的天空中。天边的山脉一线,云层重重叠叠,要下雪了,这雪花将洒遍大江南北。
参考资料:
1、罗斯宁,罗镇邦选注.历代词三百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第316页
2、龚自珍著;侯荣荣解评.龚自珍集:三晋出版社,2008:第149页
一帽:暗用“侧帽”典。本处取其风流自赏意。红尘:闹市的飞尘。韦杜:唐代韦氏、杜氏的并称。这里指北京城中贵族豪门所集中居住的地方。漠漠:形容分布。
目送飞鸿:眺望天边雁影。景:同“影”,这里指雁影。关山:关隘和山川。这里指北京郊区的西山等。
上片开头便由骑马出游写起。先写骑马出游的风貌。“一帽红尘”,点明出游时风尘仆仆,同时,还说明了出游所经之路是尘埃飞扬的闹市。再写骑马出游的行踪,以“韦杜人家北”代指清都京师中的显贵豪门的住宅区。随后,写所见到的显贵豪门住宅区的楼台,并以“满城风色”作比,认为有“隔”。作者在此未发一个议论,但却表示了对显贵豪门厌弃的态度。
下片转写飞鸿南去。飞鸿飞去的地方正是作者家乡所在的江南,于是,禁不住对家乡的思念而“目送飞鸿”,一直望到飞鸿的影子在远天消失。作者的思乡之心便飞过了隔绝的关山,从千迭的乱云中穿过,想象到家乡可能也正是千里飞雪。下片写南去的飞鸿,进而抒发了思乡之情,表面上看来与上片表达的思想关系不大,实际上,越写思乡之切,就越使得对显贵豪门厌弃的态度更加鲜明。
词的上、下两片,虽各有侧重,但又是完整的一体。两片相接,照视线的移动,由望高楼到望空中,再到望飞鸿,合理而自然。全词无议论,以形象的语言写所见、所想,再透过所见、所想显露出要表达的思想。写所想,能驰骋想象,飞过关山,穿过乱云,展现了千里飞雪的壮阔图景。
六十上清冥,晓缄东越藤。山光紫衣陟,寺影白云凝。湿叶起寒鸟,深林惊古僧。微风窗静展,细雨阁吟登。清韵岳磬远,佳音湖水澄。却思前所献,何以豸冠称。
桃花新涨水粼粼,铁板沙深隐巨鳞。我亦萍踪思泛宅,肯容蓑笠网鲲身。
烟艇似轻鸥。晴波点点浮。更垂杨、绾暝丝柔。只有茶棚兼饼肆,何处是,旧红楼。
三隐最风流。湖山奄五洲。问而今、词客谁留。许买菱塘来结屋,西着汝,我东头。
启鉴悠悠两鬓苍,病来心绪易凄凉。
知音不到吟还懒,锁印开帘又夕阳。
四十明朝过,前尘一哑然。无闻空自惕,守份坐时迁。
迎岁童应乐,祈神妇最虔。未来宁复计,拼醉即酣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