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尽日经行不见梅,竹篱茅屋漫徘徊。
无时得遣愁怀去,有底能教诗思来。
遥想故园应好在,不知今岁为谁开。
何时花下还如旧,一笑相看把酒杯。
猜你喜欢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欹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
背灯唯暗泣,甚处砧声急。眉黛远山攒,芭蕉生暮寒。
这是北宋初年广为流传的一首词,笔致工巧,深婉动人,尽极抒写一位温柔多情、敏感娴静女子之念思之情,陈廷焯评赞该词:“如怨如慕,极深款之致。”据阮阅《诗话总龟》等书记载:“南唐卢绛病痁(shān,疟疾),梦白衣美妇歌曰:‘玉京人去秋萧索’云云。”给这首词蒙上一层迷离恍惚的神秘色彩,世称为“鬼词”,可见人们对其喜爱之极。上阙首句“玉京人去秋萧索”,点明亲人远去京师,春去秋至而音信全无。“画檐鹊起梧桐落”,鹊起不顾,进一步暗示亲人一去杳然;庭院阒寂,怅然失望,梧桐叶坠之声亦清晰可闻,怀想之深,立见。“欹枕悄无言”,夜不安寐,欹枕无言,用动作表现心理,形象而又委曲。“月和清梦圆”,梦里依稀与亲人团聚。词人把梦中团聚与中天月圆巧妙地交织一起,“圆”语双关,圆而不圆,梦境与现实、月色与人事两相反衬,思念之情愈婉愈深。“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前后倒装。“甚处砧声急”,深夜里不知什么地方响起阵阵捣衣声,把人从朦胧的睡梦中惊醒。“甚处”表明砧声从很远处传来,时断时续,并不太响,也符合乍醒恍惚情态。这种响声亦把人惊醒,说明睡得不安稳,夜之冷清更甚,“急”未必实写砧声矣。“背灯惟暗泣”,梦断神伤状。眼前冷寂,梦中欢聚,两相衬照,益发伤神怅惘,岂不柔肠寸断、哀泣不止呀!一“暗”字,心中哭泣,为伤感之最。“眉黛远山攒”,接“背灯暗泣”,给伤心之极攒蹙秀眉一特写,更将满膺思念、一腔哀怨,无法释怀而凝结于眉间黛远。末句“芭蕉生暮寒”宕开,以景收束。“芭蕉生寒”凄冷之切,寒气直沁人心里,又不说破,辞婉情切,令人哀怨无端,为以景结情之妙笔。此词上下两阙各用两仄韵、两平韵,平仄传递,情调亦由紧促转为低沉,与词意的转进相谐和。结构上一句景,一句情,间或情景双写。在情与景的相映、相生、相融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婉曲而深切地袒露出来。
岸傍新种柳,短短濯流丝。未足烦君折,春情只自知。
社鼓惊飞梨雪,村箫吹破桑芽。清明野饮见田家。老叟邀予下马。劝饮一卮芳酒,绕看满树幽花。杯盘草草乐年华。不弃同来观化。
开士持衣登祖寺,迢遥双径接空虚。清晨唱梵层云表,白日传灯劫火馀。
山抱郡城飞雉堞,井通瀛海跃神鱼。高情也爱谈禅悦,许近牛鸣便筑居。
归来姜被正依依,惜别珠江又落晖。自笑味同鸡肋恋,却令人异雁行归。
诗中梦草愁俱远,客里看云泪易挥。豫约他年春酒熟,劝酬相待未相违。
郡阁高檐半纳云,危栏徙倚惜芳辰。
澄潮叠嶂新经雨,啼鸟开花各为春。
案有笺毫难赋景,席无歌管懒邀宾。
自怜莫厌登临数,即是葵丘代戍人。
壳似悬匏护玉房,谁人剖玉注天浆。
有时吞却杯中兔,带得长生药气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