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桐轩法钟王,人鲜出其右。出奇左运腕,亦复龙蛇走。
悠然伸劲画,壮甚紫铁钮。番然变道古,古藤瘦牵纠。
轻墨蔓如缕,大者大如斗。故家翰墨场,有此擅场手。
星星满青镜,入眼未始有。四支同一初,视听有常守。
执捉与践履,造次各先后。云何互其用,落落便相偶。
犹来幽人心,囧囧净不垢。衡从一机透,众妙俱辐辏。
逢原盖自得,左右均去取。枝叶随根本,股肱副元首。
一身小天地,默窥元化母。
猜你喜欢
吹尽西陵歌舞尘,当时屋瓦始称珍。
甄陶往往成今手,尚托声名动世人。
云水长沙国,铜章邑大夫。俗传鸮似鵩,仙化舄为凫。
卑湿加餐饭,弦歌岂壮图。洞庭见归客,书信不宜无。
鸦背残阳度远洲,荒村篱落暮烟稠。浮生飘泊多行路,此地经过几系舟。
恋阙心随云北去,思亲梦逐水东流。临风却羡沙头鹭,欲结新盟谢远游。
与君身世本西东,一席虚斋邂逅同。张尉宽衷无巧诋,陶唐遗俗有淳风。
座中未阁红瑶麈,门外还嘶白玉骢。来岁金科新榜上,当看名字冠诸公。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生刍:徐稚吊唁郭林宗之母,只放一束生刍(青草)。语出《诗经》:“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凡读过王勃《滕王阁序》的人,都会懂得“徐稚下陈蕃之榻”的典故。祠堂是曾巩修建的,黄庭坚通过凭吊徐稚,抒发高士不得重用的寂寞情怀。这首诗受杜甫《蜀相》的影响颇深,但缺乏杜诗的灵气。
这首诗的首联即取“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意境,只是上下句顺序颠倒,增添一个“生刍”的典故。有人称赞黄庭坚这样学杜诗是“变其面貌”,恐怕这样一变就成了东施效颦,而杜诗读起来要顺畅得多。倒是颔联满有趣味,不用考证典故就能理解。藤萝攀树,自鸣得意,居然天也可遮,日也能蔽。不知当年蔡京之流读后,可“怒发冲冠”否。而苏轼诵之,定拍案惊奇也。下句中“何心”问得好,冷落的祠堂,超凡脱俗的高士,谁也没有心思来祭奠他。确实耐人寻味。
用韩愈《马说》中“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来解说颈联,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屈原的“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杜甫的“志士仁人莫嗟怨,古来材大难为用”,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都是唱不完的中国人才悲歌。
尾联上句议论,其意甚明。值得回味的是下句:潮涨潮落,这是自然规律;兴亡盛衰,这是社会规律。“才如(韩)信(彭)越尤菹醢,安用思他猛士为?”这一“旧痕”任何一个朝代都会见到。委婉曲折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深刻的讽刺意味,而以景结之,的确妙绝。
藜杖芒鞋过水东,红裙寂寞酒樽空。
郡人见我应相笑,不似山公与谢公。
仙人开碧户,玉溜泻潺淙。飞流散珠玑,洒落随天风。
三伏不知暑,有如水晶宫。平生丘壑性,歌啸翠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