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不觉担泉带月归,三生旧话水滨知。更酬十二年前约,何似晴檐一笑时。
猜你喜欢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lín)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ní)裳(cháng),准拟岳阳楼上。
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行船被风浪所阻,微风吹起鳞鳞波浪,泛起波光。
明日风向转为顺风更加好,那么今夜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水中的宫殿像是在演奏霓裳羽衣曲,当到达岳阳时,准定在岳阳楼上观赏湖光山色。
参考资料:
1、罗华荣.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八年级第一学期.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鳞鳞:形容波纹细微如鱼鳞。
风回:指风向转为顺风。水晶宫:古代传说水中的宫殿。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舞名。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上片写行船遇风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见与感受。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开头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引人遐想,可以想见,此时周围的山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开花的花朵艳丽,结果的果实累累;“十里湖光”写出湖面宽广坦荡。这两个对偶句用“满载”和“平铺”相对,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前句说美丽的秋景尽收眼底;后句说无风时湖水平稳,远远望去,就象“平铺”在那儿。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此二句纯属写景,而作者张孝祥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景中有情。
“波神”二句说,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放起鱼鳞般的波纹。这是写的天气咋变,微风初起时的湖上景色,也是变天的前兆。有经验的船工势必要抛锚停舟,采取应急措施,因为这霞光辉映,“鳞鳞细浪”过后,将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的“浊浪排空”、“樯倾楫摧”的恶劣天气。这两句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十分安闲自在。用“斜阳”点明时间是傍晚,以“细浪”说明天气变化,要起风,皆是妙笔。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下片写停船后作者的心里活动。“明日风回更好”,写他期待风向回转,天气变好,及时登程的心情。“今宵露宿何妨?”“何妨”,犹言“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是无可奈何的话,但也表现了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水晶宫里奏霓裳”,“水晶宫”,俗谓“龙宫”;“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一支大型歌舞曲的名字。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声比喻作龙宫的音乐。龙宫既然奏欢庆之乐,明日准是好天气,航船正常前进,“准拟岳阳楼上”,尾句设想,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写航船遇风受阻的情景,写景、抒情,乃至对“明日”的设想,着笔轻松,无半点沮丧之处。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全词语言浅易而意境幽雅,读来只觉作者张孝祥对山水无限热爱,却不见船遇逆风受阻的懊恼,这是此词的特色,作者张孝祥构思独到之处。
板桥东望是扶胥,照水无劳拔白须。此日合为山院长,当年曾是羽林孤。
柳栽宣武围皆抱,柏近王裒树亦枯。酌酒寿君还自笑,一般霜雪各头颅。
昨日南邻哭,哭声一何苦。云是妻哭夫,夫年二十五。
今朝北里哭,哭声又何切。云是母哭儿,儿年十七八。
四邻尚如此,天下多夭折。乃知浮世人,少得垂白发。
余今过四十,念彼聊自悦。从此明镜中,不嫌头似雪。
背日犹余残雪,向阳初绽红梅。腊寒那事更相宜。醉了还醒又醉。
堪笑多愁早老,管他闲是闲非。对花酌酒两忘机。唱个哩誊啰哩。
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州半壁天。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
雨馀玉笋空中现,月出明珠掌上悬。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冠绂承恩下赤墀,凤池人赠凤凰枝。南都昼永文书简,展玩时吟卫武诗。
君不见男儿生年二十好任侠,落魄何曾问家业。
暂从丧舍给吹箫,肯向侯门坐弹铗。相逢寒士解金装,悲歌同醉酒垆傍。
上蔡总为牵犬地,平津俱是斗鸡场。一朝折节诵诗书,三冬已足五车馀。
落笔言词妙天下,拔剑义气薄云衢。岁中超致大夫位,才高奈取公卿忌。
报主宁须顾一身,使我但不登三事。世情翻覆有波澜,崎岖蜀道未云难。
谗言兴处憎蝇口,峻法持来笑豸冠。误染凝脂身遂枉,徒抱忧心谁为谅。
摺溺犹可干秦君,髡钳却是中郎将。自古成功四序迁,讵知倚伏有时旋。
仲文枯树非全死,长孺寒灰亦复燃。可怜祸福递相因,堪嗟贫贱不相亲。
安用先衔灞陵尉,祇应长谢翟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