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风雨秋冬接,乾坤昼夜同。
正愁禾黍黑,况奈羽旄红。
吴越民难处,江淮路不通。
交游无定在,空想北归鸿。
猜你喜欢
春日辞乡国,秋风感客襟。愁颜蟢子破,诗句女儿吟。
罗扇閒捐雪,甘瓜罢剖金。庭前芳草色,一雨绿偏深。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太阳出来就去耕作田地,太阳落山就回家去休息。
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种出庄稼就不会饿肚皮。
这样的日子有何不自在,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
参考资料:
1、毓明笠.中学生古典诗词赏读金典.北京市: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年:14页.
2、师纶选.历代咏史诗五百首.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4页.
3、余建忠.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昆明市: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1-2页.
作:劳动。息:休息。
帝力句:一说为”帝何德与我哉“。帝力:尧帝的力量。何有:有什么(影响)。如果是”何德“,那就是有什么(恩惠)。
击壤歌是一首淳朴的民谣。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这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所歌的歌词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击壤歌》。
这首民谣描绘的是在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就开始干活,太阳落下就回家休息,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饭吃……这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对于这首歌谣的最后一句,“帝力于我何有哉”,“帝力”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指“帝王的力量”,也就是说,人们的自给自足、衣食无忧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而君王对此并没有什么作用,歌者反问:帝王的力量对我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当然,如此闲适安康的生活,并不是真的与帝王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因此也有评论云:“能使民安其作息、饮食即帝力也。得末句翻空一宕,调便流逸。”另一种解释是把“帝力”解释为“天帝的力量”,从而突出了此歌谣反对“天命论”的色彩,歌者感叹:老天爷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
不管持哪一种解释,这首民歌的主题都是赞颂劳动,藐视“帝力”。
《击壤歌》也许是中国歌曲之祖。清人沈德潜《古诗源》注释说:“帝尧以前,近于荒渺。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故以《击壤歌》为始。”
繁红陨晴风,栏丝自成聚。鲛绡涴红泪,冰蚕贯香雨。
逝将流水心,萦此愁几缕。日暮燕支寒,春深闻杜宇。
五马遥临白鹭洲,光荣全胜古诸侯。满城秋雨闻弦诵,夹道春风露冕旒。
东观天高鳷鹊并,中台地回凤凰游。归朝明日承恩早,玉笋催班第一流。
画马如画龙,纵横变化当无穷。吾观月山子,落笔窥神工。
曾向天闲貌十马,十马意态无一同。此马传来几百年,古绢犹开沙漠风。
树里河流新过雨,簇簇草芽寒刺水。圉人双牵临水边,草色离离乱云绮。
令人疑到渥洼傍,波底风雷斗龙子。细看不是白鼻騧,恐是当朝狮子花。
紫燕纤离各惆怅,其馀驽劣何足誇。忆昔爱马不惜千金货,君王勤政楼头坐。
胡奴黄衫双绣靴,厩中骑出楼前过。红帕初笼汗血香,玉鞭轻拂桃花破。
吁嗟玩物竟何益,遗迹徒使丹青播。只今烽炮西北来,沙场未闻千里才。
千里才,固有时,回头为问御者谁。君看赤骥与骐驎,挽车太行岭。
心期田子方,踟蹰驾辕顷。霜凋苜蓿汉郊冷,骨折秋风自嘶影。
君不见古人养马如养士,一饱能酬千里志。今人养马如养豚,厩下常堆蒺藜刺。
古之良马何代无,可笑今人空按图。
谪宦三年尚未回,故人今日又重来。
闻道崖州一千里,今朝须尽数千杯。
帘卷东风寒月小。吹落残红多少。露湿三更草。梦魂惊断渔阳道。
重剔银灯天又晓。对镜愁蛾难扫。莫恨云山渺。声声杜宇催归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