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禹之功及天地,庙有梅梁何足异。奈何过用铁索缠,太祝为之欲徼利。
每言变化失其所,去作老龙治风雨。一声霹雳震岩扉,千尺蜿蜒辞殿户。
七月熇苗沾块土,忧杀村中老农父。买羊沽酒祭梅梁,祭罢祠官传好语。
吁嗟老农无尔愚,大禹有神焉可诬!汝曹淫祀欲求福,此物为妖当伏诛。
猜你喜欢
秾花纤柳石湖春,春色晴光欲醉人。野鸟不知今古恨,山僧堪證去来因。
鸥前远水疑无地,马首微风不动尘。许结茅堂看青碧,烟霞从此是閒身。
纯皇郅治深宫闲,羽陵蠹简高于山。飞仙卷幔帐殿启,衮衣步坐开天颜。
亲禦丹毫加点勘,漏箭将终月西暗。翻然藜火照人间,欲网珊瑚归铁缆。
荒林破冢夜有光,东璧射地寒生芒。大开虎观购遗佚,九州岳牧皆奔忙。
诸儒校纂目睛丧,直拓殿庭排缥缃。侍书内史跪进膳,玉觥满饫蒲萄浆。
序录初成屡召见,跽聆褒贬提宏纲。字字曾过圣人手,每逢子午生天香。
更怜禁禦人罕至,特贮行宫及山寺。此事古无今始闻,万手丛钞衍巾笥。
老龙借读亦解嘲,五更攫取乘风涛。苍崖很石爪痕裂,琅函半惹腥涎胶。
转眼邗沟烽火急,按籍徵名百亡十。金山楼阁烧成灰,西湖弃纸无人拾。
一编乍展先呜咽,段段银光布纹涩。摩挲想见乾隆日,《崇文总目》那能及。
墙隈短檠秋雨湿,空山回首飞云立。腐儒寒饿何能为,独抱残经草间泣。
悬磴跨幽崖,奔流漱深壑。宛然卧苍龙,天巧谢镌凿。
万木森前山,笙竽真籁作。长啸斥猩猱,来巢怖乌鹊。
莓苔助危梁,下瞰心胆落。横前限翠屏,峭壁旁如削。
于此判尘凡,只尺遂绵邈。飞锡蹑空虚,楼台变林薄。
宝辉觌华灯,金翰过神雀。二年佐铜虎,渠能解羁络。
来烹紫云腴,寒瓯散葩萼。奇事订前闻,诗成识层阁。
城上风威(wēi)冷,江中水气寒。
戎(róng)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城上军威使人望而生畏,连江中的水都似乎杀气腾腾。
现在,我身穿军装准备战斗,等到平定了天下时,一定载歌载舞进入长安京城。
参考资料:
1、卢如山.绝句选译: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7
风威:军威。险:望而生畏的意思。水气:指杀气。寒:不寒而栗。
戎衣:即军装。定:平定。歌舞:载歌载舞。长安:唐的都城。
诗歌以对句起兴,在深秋的一个清晨,诗人登上了广陵城楼,纵目远望,浮思遐想。此刻楼高风急,江雾浓重,风雨潇潇。“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两句写深秋景色,城上冷风飕飕,江中水气寒冷,好一派肃杀景象。诗句晓畅隽永,看似质朴平易不着笔力。诗人借用了《梁书·元帝纪》中“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的典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与激愤。充分表现临战前的紧张、肃穆、庄严的气氛和将士们的进取、希望和信心。此二句营造一个“风冷水寒”的悲剧氛围,与“风潇潇兮易水寒”一样,给人以慷慨悲壮苍凉激越的感受。诗的三四句写诗人对讨武战争必胜的信心。第三句诗“戎衣何日定”,“何日”意为“总有一天”,以否定式表肯定,必胜之心力透纸背。这句诗借周武王讨伐殷纣王的故事隐喻李敬业讨伐武则天是以有道伐无道,说明“匡复”是正义的,顺应民心、天意的,因此也必定是会胜利的。诗的最后一句,“歌舞入长安”,水到渠成轻松自然地作了结尾,表现出诗人必胜的信念及勇往直前,不成功则成仁的彻底反抗精神和大无畏气概。
这首诗工于用典且浑然一体,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概括力。这首小诗,属对工整,语言朴实,音韵和谐流畅。若将此诗的意境分而析之,不难发现,此诗所描述的是“风冷水寒”的清冷之境,而“戎衣歌舞”所体现的却是诗人的满腔热情和雄心,这一“冷”一“热”对比,映衬,赋予了此诗特有的魅力。
西来识得此云根,终此云根护法门。
由晋尚传斯语在,到今休想旧岩存。
天开教观香灯盛,人仰胡僧相貌尊。
行果芟教荆棘尽,分明只手破沉昏。
交流碧玉四桥通,辇路纡回翠槛东。曲沼春波涵帝泽,层台仙籁下天风。
离宫宛转窥青琐,绝峤依稀认紫濛。此日太平传盛事,人人身到五云中。
从古将军自有真。引杯看剑坐生春。扰扰介鳞何足扫。谈笑。纶巾羽扇典刑新。
试问天山何日定。伫听。雅歌长啸静烟尘。解道汾阳是人杰。见说。如今也有谪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