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太寝陪祠宿斗城,宠颁通夕助斋明。
吴包瑞果金衣润,闽焙春团宝月盈。
满腹鸱幐催御酒,溢杯羊簍{焰火换血}识君羹。
甘滋饱德殊无寐,坐数章沟肃唱声。
猜你喜欢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xiāo)魂(hún)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chuí)。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人生的愁恨怎能免得了?只有我伤心不已悲情无限!我梦见自己重回故国,一觉醒来双泪垂落。
有谁与我同登高楼?我永远记得一个晴朗的秋天,在高楼眺望。往事已经成空,就仿佛在梦中一般。
参考资料:
1、文东.李煜词选注.长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80-82页.
2、思履.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祥注超值白金版.北京市: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61页.
何能:怎能。何:什么时候。免:免去,免除,消除。销魂:同“消魂”,谓灵魂离开肉体,这里用来形容哀愁到极点,好像魂魄离开了形体。独我:只有我。何限:即无限。觉来:醒来。觉:睡醒。垂:流而不落之态。
谁与:同谁。长记:永远牢记。秋晴:晴朗的秋天。这里指过去秋游欢l青的景象。望:远望,眺望。还如:仍然好像。还:仍然。
这首词的上片写作者感怀亡国的愁恨和梦回故国的痛苦。
起首二句由悲叹、感慨而入,用直白的方式抒发胸中的无限愁恨。“人生”句是一种感叹,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抽象概括,既是说自己,也是说众生,其“愁恨”自有一番别样的滋味,“愁”是自哀,也是自怜,是自己囚居生活的无奈心情:“恨”是自伤,也是自悔,是自己亡国之后的无限追悔。也正因有如此“愁恨”,作者才“销魂独我情何限”,而句中“独我”语气透切,词意更进,表现了作者深切体会的一种特殊的悲哀和绝望。正如俞陛云《南唐二主词集述评》中所云:“起句用翻笔,明知难免而自我销魂,愈觉埋愁之无地。”第三句“故国梦重归”是把前两句关于愁恨的感慨进一步的具体化和个人化。李煜作为亡国之君,自然对自己的故国有不可割舍的情感,所以定会朝思夜想。可是事非昨日,人非当年,过去的欢乐和荣华只能在梦中重现,而这种重现带给作者却只能是悲愁无限、哀情不已,所以一觉醒来,感慨万千、双泪难禁。“觉来双泪垂”不仅是故国重游的愁思万端,而且还有现实情境的孤苦无奈,其中今昔对比,抚今追昔,反差巨大,情绪也更复杂。
词的下片续写作者往日成空、人生如梦的感伤和悲哀。
“高楼谁与上”是无人与上,也是高楼无人之意,进一步点明作者的困苦环境和孤独心情。所谓登高望远,作者是借登高以远眺故国、追忆故乡。故国不可见,即便可见也已不是当年之国,故乡不可回,此恨此情只能用回忆来寄托。所以作者的一句“长记秋晴望”,实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哀鸣。现实中的无奈总让人有一种空虚无着落之感,人生的苦痛也总给人一种不堪回首的刺激,作者才有“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的感慨。在现实中,“往事”真的“成空”。但这种现实却是作者最不愿看到的,他希望这现实同样是一场梦。“如一梦”不是作者的清醒,而是作者的迷惘,这种迷惘中有太多的无奈,以此作结,突显全词的意境。
全词以“梦”为中心,集中写“空”,笔意直白,用心挚真。全词八句,句句如白话入诗,以歌代哭,不事雕琢,用情挚切。全词有感慨,有追忆,有无奈,有悲苦,这一切因其情真意深而感人不浅,同时也因其自然流露而愈显其曲致婉转。
中流鼓楫,浪花舞,正见江天飞雪。远水长空连一色,使我吟怀逸发。寒峭千峰,光摇万象,四野人踪灭。孤舟垂钓,渔蓑真个清绝。遥想溪上风流,悠然乘兴,独棹山阴月。争似楚江帆影净,一曲浩歌空阔。禁体词成,过眉酒热,把唾壶敲缺。冯夷惊道,城翁无比赤壁。
和宁沙中朴樕笔,史臣以代铅椠事。百司译写高昌书,龙蛇复见古文字。
两鬓星星小幅巾,苍松气节鹤精神。
居常倒屣迎佳客,贫不将诗谒贵人。
踏雪抱琴梅屿晓,典衣沽酒柳桥春。
若非道眼高明者,谁肯甘心寂寞滨。
楚水洪无际,沧茫接天涯。相看不能语,独鸟下江蓠。
蓬子悉有恋,蓬根却无期。车轮自不住,何必怨路岐。
孟冬衣食薄,梦寐亦未遗。
曾学坡老戒诗篇,忽见旧稿心茫然。抛残弃置业已久,阿谁呵护疑神仙。
平生钝挚无所好,差喜结得翰墨缘。浅陋粗疏何足道,不为物害为物嫌。
山头讴歌惟恐罔两怒,江上行吟又恐惊龙眠。岁月虚抛佳景负,缄口更比金人坚。
谁知造化笑我才短不足忌,许我拙句人间小住三千年。
金鸭香炉起瑞烟。呈妙舞开筵。阳春一曲动朱弦。斟美酒、泛觥船。
中秋五日,风清露爽,犹是早凉天。蟠桃花发一千年。祝长寿、比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