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寒云凝不飞,回风舞霏雪。移多山凹平,渐释涧声咽。
饥乌噤无语,老树僵欲折。薄暮渔舟归,行人稍稀绝。
诗翁酒力微,清兴渺天末。夜深有奇事,玉楼耿寒月。
猜你喜欢
闪闪风中夸绿醽,当年匹马下旗亭。
秋原败叶声如扫,只有云山伴醉醒。
卧骇窗纱已报明,篮舆札札破霜行。
踏开冻淖琼浆溜,摇动凝梢玉屑倾。
山色喜人犹念旧,鸟声冤客不留情。
从今得檄莫嫌出,后集诗犹编未成。
先皇盛德本休明,肃慎由来贡内京。马市自开夷服禁,龙庭曾卫汉家营。
貂珰误国随招寇,将校何人复玩兵。辽事只今忧更大,急需长策佐金城。
野竹非种生,天与幽人地。无人共入林,吾但把君臂。
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壮志未消磨。为向吴儿道,听我扣舷歌。
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鼍。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对此貌无恐,心亦畏风波。
这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词篇。词中深刻的表现了作者要一扫胡尘的爱国思想感情。
上片写作者在旅途中冒着大风浪渡河的所见和所感。沙子,即沙水,今称明河。开头“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落日黄昏,阴霾满天,描绘出作品所需要的氛围。客子,是作者自称。又有什么办法呢?“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遇到了坏天气,雪神和风神要大动干戈了。封六,古代传说中的雪神;巽二,古代传说中的风神,唐代牛僧孺《玄怪录》载:萧志忠欲出猎,群兽求哀于山神,云:“若祈封六降雪,巽二起风,即不复游猎矣!”(引自《太平广记》卷四百四十一)“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壮志未消磨。”环顾四周,天际空阔,一叶小舟,在大风恶浪的冲击下,在波涛中随水流荡。尽管这样,作者的雄心壮志仍未消磨:“为向吴儿道,听我扣舷歌。”在狂风恶浪中,一位稳坐“钓鱼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壮士的形象,屹立在读者面前。这里,寓意双关,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现象,也是当时南宋政治形势的写照:朝廷主和派掌权,如黑云压顶,抗战复国的抱负不能实现。但作者仍不甘心,他还在奋力搏斗,努力抗争。
下片抒情,作者抒发了自己的爱国壮志得不到伸展的愤慨和忧忿的心情。过片“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鼍。”紧接上片,抒写自己的壮怀,时刻不忘参加抗战。利剑戟,使宝剑和长予发生作用;斩蛟鼍,把蛟龙、扬子鳄都杀掉,这里用以比喻金统治者。
接着,作者抒发壮怀:“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壮志未酬,金人侵占的地区尚未收回,还需要我力挽狂澜,报效国家。但是,“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然而,“对此貌无恐,心亦畏风波。”所担心的仍然是国家的动乱。“风波”,比喻国势的动荡不安。词作充分反映了作者的一片爱国赤诚。
李处全的词作不多,但也有少数词作表现了抗敌爱国的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水调歌头》,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雨脚来山岫,溪痕涨岸沙。
插旗多酒户,挂纲尽渔家。
地出绷儿笋,园收菜子花。
春归莺啭嬾,风急燕飞斜。
杯泻青荷叶,瓯煎白玉茶。
孤村流水晚,数点有归鸦。
曲曲江流带峡湾,停舟聊尔一跻攀。水浮花片知仙路,风引猿声泣玉环。
瘴雾忽开山峡晓,禅扉深锁洞云閒。登临顿觉多清兴,那得渔蓑去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