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五泄佳山水,平生思一游。送子东归省,莼鲈况复秋。
幽探须及壮,世事苦悠悠。来岁春风里,长安忆故丘。
猜你喜欢
荒戍(shù)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yǐng)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zhào)还。
何当重相见,樽(zūn)酒慰离颜。
荒弃的营垒上黄叶纷纷飘落,心怀壮志你告别了古塞险关。
飒飒秋风将送你到汉阳渡口,初升的太阳会迎你在郢门山。
江东亲友有几人正望眼欲穿,等候着你的孤舟从天涯回还。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次相见,举杯畅饮以抚慰离人的愁颜。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87
2、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95
荒戍:荒废的边塞营垒。浩然:意气充沛、豪迈坚定的样子,指远游之志甚坚。
汉阳渡:湖北汉阳的长江渡口。郢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即荆门山。
江:指长江。几人:犹言谁人。孤棹:孤舟。棹:原指划船的一种工具,后引申为船。
何当:何时。樽酒:犹杯酒。樽:古代盛酒的器具。离颜:离别的愁颜。
这首《送人东游》诗载于《全唐诗》卷五百八十一。下面是古典诗词鉴赏家赵庆培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诗人在秋风中送别友人,倍感凄凉,对友人流露出关切,表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这首诗意境悲凉雄壮,情真意切,质朴动人。
关于此诗的发端,清人沈德潜曰:“起调最高。”(《唐诗别裁》)按首句,地点既傍荒凉冷落的古堡,时令又值落叶萧萧的寒秋,此时此地送友人远行,那别绪离愁,的确令人难以忍受。然而次句诗思却陡然一振:“浩然离故关”——友人此行,心怀浩气而有远志。气象格调,自是不凡。
颔联两句互文,意为: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门山。初日,点明送别是在清晨。汉阳渡,长江渡口,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郢门山,位于湖北宜都市西北长江南岸。两地一东一西,相距千里,不会同时出现在视野之内,这里统指荆山楚水,从而展示辽阔雄奇的境界,并以巍巍高山、浩浩大江、飒飒秋风、杲杲旭日,为友人壮行色。
颈联仿效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赋予两重诗意:诗人一面目送归舟孤零零地消失在天际,一面遥想江东亲友大概正望眼欲穿,切盼归舟从天际飞来。几人,犹言谁人。“江上几人在”,想象归客将遇见哪些故人,受到怎样的接待,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诗人早年曾久游江淮,此处也寄托着对故交的怀念。
尾联写当此送行之际,友人把酒言欢,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依依惜别之情意。
这首诗逢秋而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如此离别,在友人,在诗人,都不曾引起更深的愁苦。诗人只在首句稍事点染深秋的苍凉气氛,便大笔挥洒,造成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的意境,于依依惜别的深情之中,回应上文“浩然”,前后紧密配合,情调一致。结尾处又突然闪出日后重逢的遐想。论时间,一笔宕去,遥遥无期;论空间,则一勒而收,从千里之外的“江上”回到眼前,构思布局的纵擒开合,是很见经营的。
玉笋纤纤揭绣帘,一心偷看绿萝尖。
使君三尺球头帽,须信从来只有檐。
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齿发将六十,乡关越三千。褰帷罕游观,闭閤多沉眠。新节还复至,故交尽相捐。何时羾阊阖,上诉高高天。
畴(chóu)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yán)。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长期以来两家关系就很好,彼此相知亲密无间。天黑之后点起描画的红烛,排起守岁的宴席,友朋列坐其次。
席间歌女唱起《梅花》旧曲,大家畅饮新蒸的柏酒,推杯换盏,间或会有行酒令的游戏。
本站。
守岁:旧时民间于除夕之夜,一家团坐,饮酒笑乐,通夜不眠,称为“守岁”。
贤才负圣朝,终日掩衡茅。
尚静师高道,甘贫绝俗交。
晒碑看壁蠹,蒸术拾邻梢。
却忆杨夫子,劳劳事解嘲。
悲君随燕雀,体质何纤微。亦复怜人意,更多捎网飞。
伊周虽可作,笑哭已俱非。彭泽今随令,殷勤一带围。
世艳明灭萤尾光,客气腾跃烟中香。
烟消萤死竟何有,要知人事亦何常。
今夕何夕山中集,六客相对通肺肠。
樽中不问酒圣贤,得醉即是无何乡。
耳边鼓笛有自好,忽散而去何吾妨。
吾辈本非淫湎流,聊以寄意齐兴亡。
老禅知我酷信我,谓此非痴亦非狂。
呼童展纸快磨墨,听我趁笔穷夜长。
砉然一笑如梦觉,清风明月自有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