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父平生友,惟公意莫违。
山嵇欣月托,张许竟同归。
光岳留英笑,阳秋见是非。
终天臣子泪,今日重沾衣。
猜你喜欢
白衣裳凭朱阑立,凉月趖(suō)西。点鬓(bìn)霜微,岁晏(yàn)知君归不归?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身着白色华裳靠在朱红色的围栏,秋月慢慢向西落去。点染两鬓,已经发白,一年将尽,不知道君还能不能归来呢?
天已经很晚,还在苦苦等待传信的大雁,细小的手绢还是那么稀少。一味的想思,希望可以和原来一样彼此想看。
参考资料:1、(清)纳兰性德著;邢学波笺注.纳兰词笺注全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10:第251页。
采桑子: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另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朱阑:即朱栏,朱红色的围栏。凉月:秋月。趖西:向西落去。趖:走,移动。岁晏:一年将尽的时候。
准拟:料想、希望。
此词上片写自己在月夜凭栏远望,思念友人,希望友人早日归来。在思念中微蕴年华凋零的身世之感。白衣朱栏,色彩明艳,形象鲜明。细品这词,颇有意味,善于用典的纳兰,仍旧在短词之中,巧妙化用了前人的语句。词中上片的首句就是取白明代王彦泓的《寒词》十六之一,文曰:“从来国色玉光寒,昼视常疑月下看。况复此宵兼雪月,白衣裳凭赤栏干。”
下片借以大雁这一意象来抒发苦等书信的一味相思。大雁有典,取自《汉书·苏武传》。因而有了鸿雁传书一说,大雁这个意象也在诗歌中蔓延起来。文人写雁,用以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思。最后,末句引用宋时晏几道《采桑子》:“秋来更觉销魂苦,小字还稀。坐想行思,怎得相看似旧时。”秋来销魂之苦,苦之深,思之切,叫人乱了心绪,坐想行思,怎也无法躲避开这纷乱的回忆,对故人的相思。怎得想看似旧时,怀念过去之人深切苦楚,可如何能回到旧时的时光,不再为这时光渐远而伤怀叹息?恐怕时光的脚步还是听不见他心底恰似痴狂的呐喊,无法让他如愿穿梭回到过去。
“一味相思”是这首词主旨,全词围绕此句展开二词平语浅,文不甚深,但是行文流美深婉,刻画细腻。
劈碎琅玕意有馀,细泉高引入香厨。山僧未肯言根本,莫是银河漏泄无。
一枝红绽傍墙阴,疑是绛衣仙子临。莫说桃花偏命薄,多缘霜雪未能禁。
剩与孝标酬堕旨,已成子敬怆人琴。此是卢仝玉碑子,百回摩抚百伤心。
锡鼎升天几万春,裔孙今复出嚣尘。姓名当系上清箓,齿发不知何代人?
暂应客星过世主,旋归吴市作遗民。辽东鹤驾忽飞去,挥手无言辞紫宸。
森沈径易迷,搘筇为徘徊。
何处春光多,时登百花台。
主人澹无情,林花为谁开。
秋老木叶乾,露冷虫声死。
征人未授衣,乡心日千里。
挥手睇云帆,顷刻限烟水。
他时慰相思,远寄书一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