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结庐避喧俗,青嶂托四邻。乃知寰壤中,而有羲皇民。
閒邀白衣酒,坐对黄花晨。所乐忧患除,陶然任天真。
猜你喜欢
渊明避世俗,种菊绕东篱。高风邈难逮,幽趣鲜能知。
时有慕陶者,爱菊亦如之。饮水可延年,餐英可充饥。
培植千万株,雨露日以滋。草木遂天性,人岂殊于斯。
优游乐肥遁,气充神且怡。彼哉逐声利,于道乃相违。
何如委穷达,閒饮诵陶诗。
落落盘根真得地,涧畔双松,相背呈奇态。势欲拚(fān)飞终复坠,苍龙下饮东溪水。
溪上平岗千叠翠,万树亭亭,争作拏(ná)云势。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
溪边两棵松树盘结在一起,它们互相背离呈现奇特之貌。看上去像要展翅飞翔,就像苍龙飞坠下来吸取溪水一样。
溪边平地上有无数绿树,它们亭亭玉立,像都在争取离云更近一些的态势。总以为遂了平生之愿,人间的大爱就是为它而喜欢。
参考资料:
1、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467-470
2、王传胪.王国维与人间词[J].四川:四川大学学报,2002:141(4)
落落:独立不群貌。盘根:谓树木根株盘曲纠结。得地:得到适宜生长之地。拚飞:飞行轻捷的样子。苍龙:比喻松。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千叠翠:无数层的翠绿。亭亭:高耸貌。拏云势:犹凌云之势。生意遂:谓生命力的要求得到满足。为渠媚:为它而做出美丽的姿态。渠:它。
这首词曲像一幅山水画,构图很有层次:近景是姿态奇特的涧畔双松,它们像两条本来要飞上天去的龙,不知为什么折回头来探入涧底的溪水;远景是平冈上的群树,它们一片翠绿,把枝梢高高地伸向云端。“万树”欣欣赂荣,“双松”自得其乐,宁静的自然美在神不在貌,有点王维山水诗的意境。
首先是“双松”和“万树”的对比:双松的位置是“涧畔”,它们的姿态是坠,是“下饮”;万树的位置是“溪上平冈”,它们的姿态是“争作拏云势”。这种位置和姿态的对比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郁郁涧底松”和“离离山上苗”。“落落盘根真得地”套用了杜甫《古柏行》的诗句。
其次最后两句用人们的想法来对比前面大自然的规律,是王国维想要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哲理思想。然而可能作者自己也感觉到了这首词中“形”与“意”之间的矛盾,所以在结尾忽翻新意:“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这是进一步超脱,完全从“以物观物”的角度出发,指出树的姿态是为了适合自己生活环境的需要。
王国维要写出一种无我之境的自然山水风景,却不能达到那种“无我”的境界;他要表现老庄的超脱却总是堕入儒家的执著;王国维不想让这首词表达出托物寓意,但最后两句反而使读者展开意境的联想。也正是这些矛盾形成了这首词中很丰富的言外意蕴,足以让读者慢慢去咀嚼品味。
壶丘道为量,玄虚固难知。季咸曜浅术,御寇初深疑。至人忘祸福,感变靡定期。太冲杳无朕,元化谁能知。
沉香亭畔月华流,掌上孤鸾镜里愁。舞罢春风却回首,六宫红粉总包羞。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寂寂绣屏香篆(zhuàn)灭,暗里朱颜消歇。
谁怜散髻(jì)吹笙(shēng),天涯芳草关情。懊(ào)恼隔帘幽梦,半床花月纵横。
香篆:即篆香,形似篆文之香。
散髻:即解散发髻。据言此为一种发式,由南朝齐王俭所创。吹笙:指饮酒。关情:动情、牵惹情怀。唐陆龟蒙《又酬袭美次韵》:“酒香偏入梦,花落又关情。”
莫学饥鹰饱便飞。
枕上春梦惊,远寺疏钟歇。起坐默无言,青灯半明灭。
缓步出门行,西楼挂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