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洪水未必能流山,别岛安得居人间。
扶桑夜半光吐焰,铜龙白昼飞尘寰。
初闻其事惊且异,传言岂或流千蛮。
试将图牒为考订,山中记载皆班班。
扶藜喜作山中行,胜处不复愁天悭。
楼台自是人隔绝,峰岫直与天回环。
凭虚搜冥一眺望,日观朱明两山向。
乃知云浮山更浮,二山总在三山上。
从来凡眼不见识,怪怪奇奇千万状。
我疑灵窦皆国宝,不待山人留心匠。
丹崖佛迹直末耳,天巩名山世基仗。
干戈昔为闻马嵬,有坛百尺那能开。
坐中一笑失道士,国势随灭如烟埃。
清庙祀典岁岁举,庆基福地源源来。
愿将此山比南山,歌诗直纪山之隈。
猜你喜欢
玉炉冰簟(diàn)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lù)轳(lulu)声,敛眉含笑惊。
柳阴轻漠漠,低鬓(bìn)蝉钗落。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
华贵的香炉旁,清凉的竹席上,鸳鸯锦被下盖着一对情侣,像并枝的连理同眠共枕,脂粉和着香汗在枕上流淌。窗外响起辘轳的声音,惊醒了温柔乡里的春梦一场,微整的眉间有几分惊怨,含笑的相视里羞见晨光。
浓浓的柳荫里,淡淡的晨雾迷迷茫茫,残乱的缕缕鬓发,好似青云飞掠过脸庞。蝉钗已簪不住飞乱的流云,三三两两地散落在枕上。她定是拼了一生的激情,才搏得郎君一宵欢畅。
参考资料:
1、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99-100.
2、钱国莲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85.
3、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57-258.
4、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637.
玉炉:香炉的美称,一作“玉楼”。冰簟:竹凉席。鸳鸯锦:织有鸳鸯图案的锦被。山枕:指两端突起似山的凹形枕头。辘轳:井上汲水所用滑车的声音。
漠漠:弥漫的样子。蝉钗:蝉形的金钗。一生拚:舍弃一生。拚,舍弃,不顾惜,一作“拌”。
此词写艳情。它以秾丽的语言描绘艳情,没有丝毫的隐晦,冶雅俗于一炉可谓极小词之能事。这一点,也可算是牛峤自己的风格。
词中以男女幽会为主要内容,侧重写幽欢过程中的情景和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词风大胆泼辣,淋漓尽致。首句写室内陈设的华丽:玉炉,状香炉之华贵;冰簟,状竹席之晶莹凉爽;鸳鸯锦,状锦被之华美。此词通过首句景物的描写,为一对情人的幽会安排了特定的环境,而且第二句紧接着写幽会,词意径露,不避浅宿,在《花间集》中也是罕见的。然而写欢情也只是到此为止,词人在笔下还是注意分寸的。一下二句。他便宕开一笔写外在因素的侵扰和女主人公细微的心理变化。当他们欢情正恰时,帘外传来一阵辘轳声,划破了长夜的宁静,报道了拂晓的来临。这好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池塘里,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应。“敛眉含笑惊”,就是辘轳声在女主人在感情上激起的波纹。“敛眉含笑”,正尔欢浓,早汲水声传,顿惊晓色,所谓“欢娱嫌夜短”也。简单五个字,概括了女主人公刹那间复杂的感情变化,用笔何其精炼而准确。
换头一句,从室内写到室外,化浓艳为疏淡。细玩此篇词意,“柳阴轻漠漠”一句并非写一对恋人在柳荫下相会。盖由夜至晓,初日斜照,窗外的杨柳已投下一片阴影。柳阴非但表现了时间的转移,且与起句的“冰簟”相呼应,说明季节已届夏天。何以得知并非写柳荫相会,下面一句可以为证。“低鬓蝉钗落”,语本李商隐《偶题二首》之一:“水文簟上琥珀枕,傍有堕钗双翠翘。”可见仍写枕边情事。
由于下阕仍写室内,故结尾二句便有了着落。一般小词均以景语作结,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此词却以情语取胜。其实如果从严要求的话,这两句不免过于狎昵,作艳语者无以复加,却能备受前人称道,主要是因为它大胆地描写了女子感情生活的热烈追求,直抒胸臆,毫无掩饰,也毫无假借,更没有其他小词中那种欲吐还吝、扭捏作态样子。用今天的话来讲,它还打破了几千年来温柔敦厚的诗教,表现了女主人公爱好个性自由、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一句话,它塑造一个生活中真实、人性未被扭曲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特点的人。就词风而言,则于婉约中具豪放之笔,在唐五代词中极为少见。
总戎羽檄似流星,将校麾旄驻野亭。江水总流儿女泪,湟池空染□羊腥。
长洲二月花无主,茂苑千年草自青。读罢阴符无一事,如何闭户草《玄经》。
报道卢仝载茗来,园丁解把小门开。棋声敲得斜阳下,溪寂林暝尚懒回。
远水空林羡一丘,春晖萱草共忘忧。浮名已恨藏身拙,薄技何能为国谋。
宦海风涛三尺剑,帝城雷雨万家秋。长公元是瀛洲客,天上夔龙结胜游。
爱尔双笼鹤,昂昂在野堂。孤标能自许,独立亦何妨。
素翮逢秋劲,清声入夜长。云罗知不碍,莫遣羽毛伤。
岁聿云暮,雨雪霏霏,君辞璧水将焉归。片帆缥缈过龙江,龙江勿游荡,重闱倚门望。
泉客将归返故渊,西风渺渺碧波寒。主人情厚无他赠,一把真珠泣翠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