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战士长戈赴荔原,谋臣献策庙堂间。吾师倜傥浮屠隐,不事王侯事经论。
两街推许住灵岩,百鸟衔花待师□。清风一振海潮音,旷劫曾蒙祖师印。
穷秋别我欲何言,珍重详师指一弹。
猜你喜欢
僧读儒书举世稀,惟师精学出尘机。
上都香火安禅久,东国林泉徇众归。
道在莫从形相索,身间都觉利名非。
灵岩到日秋应晚,还写新诗遍翠微。
郑人兰佩不须誇,自别团香擅国华。客枕莫疑无好梦,年年同有瑞香花。
一雨潇潇作晚凉,出门思换夹衣裳。开窗已喜尘容静,拂簟悬知梦境长。
已绝归心成久客,自偕劳侣负秋光。微吟偶为西风起,往事如潮说又忘。
远梦归华顶,扁(piān)舟背岳阳。寒蔬修净食,夜浪动禅床。
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身心无别念,馀习在诗章。
寒蔬:寒天生长的蔬菜;冬天食用的蔬菜。禅床:坐禅之床。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
诗人贾岛早年曾经为僧,后虽还俗,但过去的蒲团生涯对他不能没有影响,他的诗中常出现的孤寒清寂,恬淡超然,也与此有密切的关系。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贾岛》一文中精辟地指出:“早年记忆中‘坐学白骨塔’、‘三更两鬓几枝雪,一念双峰四祖心’的禅味,不但是‘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月落看心次,云生闭目中’一类诗境的蓝本,而且是‘瀑布五尺仞,草堂瀑布边’,‘孤鸿来夜半,积雪在诸峰’,甚至‘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的渊源。”所以,同样是禅诗,贾岛与王维就往往不一样。如果说王维是幽静空明的话,贾岛就是枯寒苦瘦,这首诗的境界也恰好说明了这一点。这也就告诉读者,研究作家,不能脱离他的个性、经历,否则,难免隔靴搔痒。
全诗前三联皆是诗人想象的这位天台僧人远去的情景。首联“远梦归华顶,扁舟背岳阳”中的“扁舟”直接地将天台僧一路孤寂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背岳阳”点明了天台僧人的离去,即乘坐扁舟朝着背离岳阳的方向驶去,此处即交代出了诗人与天台僧送别的地点,又饱含了诗人对天台僧浓浓的赠别之情。颔联“寒蔬修静食,夜浪动禅床”是进一步想象天台僧在途中的情景,通过僧人的饮食与坐禅两个方面来表现出了僧人清心寡欲与孤寒清寂。颈联“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僧人这一路之中大雁相伴,孤峰相随,更有猿啼之声在耳畔萦绕。这句中,一个“孤”字,一个“霜”进一步升华了僧人孤寒清寂的形象。尾联“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即说明了僧人的“心中无一物”,同时也是诗人的自比。
珍跻积翠外,絺结穹隆间。
轩槛最佳处,四顾惟江山。
长鲸挟怒将波送,黑风飞出观音洞。江上楼船欹欲眠,惟有石帆吹不动。
石帆何高高?张如鲎背立如鳌。不知插入江心几千仞,世间知者惟神蛟。
上有巍巍之铁塔,下有滚滚之银涛。此帆非蒲亦非布,高排石笋坚且牢。
安得挂之游沧海,天风吹落瀛洲坳。吁嗟乎!天公造作遍穹宇,刻划雕毋乃苦。
若非操蛇二子运鬼斤,定是金牛力士挥神斧。
香鬟三尺绾芙蓉,翠耸巫山雨后峰。
斜倚玉床春色去,鸦翎蝉翼半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