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冬夏勤温凊,晨昏洁膳羞。堂中人不老,庭下草忘忧。
猜你喜欢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久别重逢后却要分离,那种苦痛是难以表达的。他联想起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著名诗句。后来以此诗谱入乐府,名《阳关曲》,为送别之歌。但作者此时连唱《阳关》的心情也没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客中送别,比王维居长安送友人西行时还更多了一层愁苦。因此,这两句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引出“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的喟叹了。
“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这无边无际的愁苦,该怎样形容呢?词人巧妙地将它融入于景物描写之中,用凄切的寒蝉和暗淡的夕阳光将它侧面烘托出来。“寒蝉鸣”为声,“斜阳暮”为色;前者作用于听觉,后者作用于视觉。这样通过声色交互而引起读者诸种感觉的移借,派生出无穷无尽的韵味来。
纪昀评赵彦端《介庵词》说:“多婉约纤秾,不愧作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八)但此词婉约而不“纤秾”,通篇未用一纤秾词语,仅用的“阳关”一典也为一般读者所熟知;不失为一首风格淡雅而兼委曲的好词。
霜林凋晚,危楼迥,登临无限秋思。望中闲想,洞庭波面,乱红初坠。更萧索、风吹渭水。长安飞舞千门里。变景摧芳榭,唯有兰衰暮业,菊残馀蕊。回念花满华堂,美人一去,镇掩香闺经岁。又观珠露,碎点苍苔,败梧飘砌。谩赢得、相思泪眼,东君早作归来计。便莫惜丹青手,重与芳菲,万红千翠。
避暑入古寺,暂尔遣骚屑。
心静凉於秋,倏然适清悦。
彼哉谁氏子,对弈气争杰。
惜其二低手,彼此蔑奇着。
帝观发冷笑,连呼错错错。
救之不可及,流视入寥廓。
不知朱记室,岁晚竟如何。老舅家谁托,孀亲鬓已皤。
林泉忧患少,京国是非多。为客几时了,悲凉弹铗歌。
寂寞空斋里,闲情起暮吟。
路长沙鸟尽,人在翠微深。
远树烟中没,寒花竹外寻。
自嫌名与利,谁识此生心。
又名:忆秦娥
虫声切。柔肠欲断伤离别。伤离别。几行清泪,界残红颊。
玉阶白露侵罗袜。下帘却望玲珑月。玲珑月。寒光凌乱,照人愁绝。
南北二十年,短褐足尘垢。九仞未及泉,竭心恚地厚。
积翳开前山,月在山之颜。目断两黄鹄,梦寐长跻攀。
我饭苦多噎,见君遽出气。定有囊中药,痿人果知起。
枯槁洗朝露,咀嚼玉壶冰。蔓草岂自得,香发须高陵。
齰舌真有味,辨口空齿落。顿悟孺子歌,会当濯其浊。
允蹈固未见,能言人亦难。得微可齐语,引置庄岳间。
大路平如掌,仁者贵安宅。直弦为君弹,万里等寻尺。
何年纪渻子,相向犹木鸡。肝肺已自镂,土苴非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