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狙公多诈惑朝三,蚁穴何知亦战酣。
世上规行无中矩,人间北看有城南。
怀哉畎亩终从欲,老矣江湖合罢参。
便道阿连同结屋,未妨作茧似春蚕。
猜你喜欢
平生五岳志,局迹一閧内。西履愺题颠,东至田盘背。
纵横四百里,牛转蚁附蚁。最录天下碑,一一识所在。
脱鞿事幽访,寰宇先嵩岱。黄翁《历下记》,真迹杂图绘。
今年落吾手,敝帚百朋贵。乘轺来此邦,得兆若灵蔡。
泰山不北移,黄河忽南迈。落落山水缘,坐令俊观隘。
明湖晚揩镜,鹊华秋拥黛。譬彼人士佳,不在声名大。
愿为十日留,芒鞋易冠盖。千佛手拓新,万纸归装载。
斥鴳笑鹍鹏,天地本一芥。
鲟鳇三月动云雷,午夜狂风海上来。雪涌寒涛天月暝,波侵危缆客愁哀。
汪洋谁抱澄清志,沦落深惭舟楫材。明发渐看红日近,浮云飞尽彩云开。
波暖绿粼(lín)粼,燕飞来,好是苏堤(dī)才晓。鱼没浪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piān)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
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miǎo)渺,茂林觞(shāng)咏如今悄。前度刘郎归去后,溪上碧桃多少。
水温转暖,湖光粼粼。燕子归来,正好是苏堤春晓。鱼儿潜入湖水,在水面上留下圆圆的波纹;流水带走了缤纷狼藉的落花,还嘲笑东风不能把落花清扫干净。在荒僻的小桥下,有小船从柳阴深处翩翩而出。如今池塘里长满青草,好似当年谢灵运在诗中表达的梦境。
溪水和白云一起流出空山,流水年年冲洗落花,却为何花香不消?看到路上新绿乍生,回想起在这孤村路我曾和友人一起游玩,结伴畅游,吟诗作乐。可惜当日的欢愉已成过去,只是满怀余情不了。上次游玩的地方,此时溪上碧桃是增加了还是有所减少?
参考资料:
1、伍心铭编译,宋词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581页
2、张傲飞编,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第850页
粼粼:形容水波碧绿清澈,泛着光亮。苏堤:西湖景色之一为“苏堤春晓”。流红:把红花流走。池塘:池子的岸堤。塘,堤。
绿:清澈的水。这里指暮春新流出的溪水。渺渺:绵绵不绝。茂林觞咏: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记述了暮春三月三日上巳节在溪边会集,饮酒赋诗的故事。茂林,茂密的树林,指会集的地点。觞,饮酒;咏,咏诗。前度刘郎:意为当日的欢愉。
上片开篇点题,重笔写春水。“波暖绿粼粼”三句,词人用绿波、归燕和苏堤三个景物,描绘了春日西湖阳光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象。随后,词人再用鱼没、流红和东风三个动态的意象,与前句相互应和,进一步描写春景。其中,“鱼没浪痕圆”一句写得生动传神,将鱼儿潜入水中时的轻盈姿态刻画得人木三分。流红引得鱼儿浮出水面,而燕子掠水则将鱼儿惊回水中,只留下阵阵涟漪和无力的春风。笔调轻松写意,描写细致传神。“荒桥断浦”两句承上启下,是全词的转折之笔。“桥断”即写断桥,与前文的“苏堤”相应,再次点明地点是杭州西湖,一“荒”字与前文形成对比,转而写西湖之荒凉。“柳阴撑出扁舟小”一句则静中见动,反衬西湖此刻的寂静。结尾两句,词人化用谢灵运的典故为这样一幅春景增添了一抹虚幻的色彩。
下片写景之余重在抒情。起句词人写“空山”,悲凉之意转浓。“新绿乍生时”三句及“余情渺渺”两句,均为词人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忆。词人看到“孤村路”,忆起旧时与一众友人到此游玩,大家在“茂林”中尽情“觞咏”,而今“茂林”变成了“孤村路”,“觞咏”的热闹也褪去成“悄”,只余下“情渺渺”。至此彻底反转上片轻松、优美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往昔的回忆和对“物是人非”的感叹。结尾两句,词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哀叹,可见其当时心中愁绪之浓。
全词笔调细腻,绘景出彩,过渡自然。词人由优美的苏堤游至荒凉的断桥,感情也随之由欢快转为悲伤,情景交融,精妙绝伦。
夫君汗漫路万里,翰墨游戏诗百篇。
高歌不觉屡丰节,画定似曾亲执鞭。
奇探马迁作史意,老气杜陵出峡年。
何当囊笔挪杖屡,与君题篇名山川。
杜鹃啼老万山红,天气于春便不同。
半壁蕉云收暑雨,一帘絮雪扑晴风。
燕巢子出雕梁暖,蚕茧蛾生翠箔空。
闲却香车无采处,欲随簑笠看田翁。
黄帽青鞋何处寻,道人高卧南山阴。閒诵维摩一百偈,白雪床前三尺深。
日落停江棹,人家簇野烟。潮声喧入夜,树色远浮天。
镫火三更市,帆樯万里船。遥闻京口路,渔笛起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