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唐世闺门少谨严,三纲浊乱有由然。
晋阳挟父私宫妾,巢刺王妃不可言。
猜你喜欢
观二年,京师旱,蝗(huáng)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duō)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jù)谏(jiàn)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本站。
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为唐太宗年号。京师:京城,国都、长安。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猎和躬耕的园林。掇:抓取。予:唐太宗自称。遽:马上。谏:委婉地规劝。朕:皇帝自称。躬:身体。冀:希望。是:这(是)。蚀:吞下。遂:立刻。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咒:批评。作:起,兴起。其:如果。食:吃。谏:谏人。过:罪过。
本文叙述了唐太宗在蝗灾爆发后,吞食蝗虫的故事。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唐太宗见到蝗虫后咒骂蝗虫与百姓夺食,“是害于百姓”,可见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忧虑的是民生。人后又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言语之中流露出一个心怀子民的帝王甘愿为人民承担责任的勇气。当左右劝止他吃蝗虫时,他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避之?”进一步表现了唐太宗愿为人民承载灾难的勇气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
君臣诡遇一呆僧,禊帖虽来事可惩。谁料万年归葬后,却将茧纸累昭陵。
平生无远适,代役竟忘归。力尽如同舍,时移且敝衣。
菜根甘不厌,木屑虑无违。版筑今无梦,空令遁者肥。
海近潮初上,江清天倒流。
故乡频入梦,此地独维舟。
落雁沈霜镜,潜鱼避月钩。
不眠催早发,历历数更筹。¤
未许秋凋霜后林,蕊珠宫里正春深。依然绿树难藏鸟,怪底黄花又散金。
插鬓定移妆罢镜,低枝应怯晓来砧。谁知地上婆娑影,不并西垣一样沈。
听琴曾到谢家池,转眼秋光又入诗。蕉色每添新雨后,桂香长送好风时。
喜延月影开帘久,贪对花容握管迟。多少青山排闼入,快招松雪再题辞。
残春去无几,烦暑来已惭。
驱车九衢里,赤日汗两脸。
投身入佛寺,廊殿遂且俨。
老僧一何贤,为我拂清簟。
神轻反无寐,性达非有检。
啾啾雀声闲,悄悄人迹敛。
却思吾庐下,此乐不为欠。
新苹生明镜。密笋排翠琰。
时哉盍旋归,尘土吾已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