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凝眸天欲莫,乌鹊认巢归。
万竅号风急,千林脱叶稀。
云顽垂地暝,屋冷带烟霏。
默想滕郎意,商量剪水飞。
猜你喜欢
地炉煨芋栗,兀坐数寒更。
香篆消重爇,银釭剔复明。
月穿窗隙过,风拂树梢鸣。
唤醒吟边兴,敲推睡不成。
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bō)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zhàng),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前年出征月支,在城下全军覆没。
吐蕃和唐朝断了音讯,我与你生死两隔,长久别离。
战场上无人收拾废弃的营帐,归来的战马还认识残破的军旗。
想祭奠你又怀疑你还活着,此时只能朝着天边痛哭沈涕。
参考资料:
1、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04月第1版:311-312
2、方笑一评注.唐诗三百首品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04:199-200
月支:一作“月氏”。唐羁縻都督府名。龙朔元年(661)在吐火罗境内阿缓城置。故地在今阿富汗东北部孔杜兹城附近。约公元8世纪中叶因大食国势力东进而废弃。没全师:全军覆没。
蕃汉:吐蕃和唐朝。
废帐:战后废弃的营帐。残旗:残留的军旗。
诗人的一位老友在守卫月支的战役中,因全军覆没而生死未卜,下落不明。故以“没蕃”为题写诗表达伤怀。
首联交代全军覆没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前年”,前年战败,现今才写诗。这是因为作者在等侯确切的生死消息。在这次战斗中,唐军全师覆灭,友人是生是死,由于消息断绝,无法肯定,故诗人不敢贸然动笔。这种感情在亲密的朋友之间是很通常的。然而,老友的消息都一直没有听到。“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蕃汉之间消息已完全断绝,两年之中一无所获,则友人无论是死是生,都意味着永运离别了。死了,固不用说;活着,也是做了蕃人的奴隶,不能回还了。沉痛之情,溢于言表。
领联是通过想象,描写战败的惨状:“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因为是全军覆没,不是战死就是被俘,所以唐军的营帐无人去收拾,散乱地堆在战场上,任凭风撕雨浇,惨象令人触目惊心。“归马”是指逃归的战马,战马能辨认出己方的军旗,故能逃归旧营。人是一个没剩,只有几匹马逃脱回来,这—笔真如雪上加霜,令人想见战争的残酷。
尾联“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是写自己矛盾、痛苦的心情,想设奠祭祀友人,却又希望他还活着。若还活着.祭奠是大不敬;若确实已死,不祭奠也是大不敬。诗人两为其难,当此之时,也只有遥望天涯而放声大哭了。此联揭示诗人内心活动,曲折而又深刻。
此诗感情真挚,且层次清晰,由“戍”而写到“没”,由“消息”断而写到“死生”不明,由“死生”不明而写到“欲祭”不忍,终以无可奈何的放声大哭为结,一路写来,入情入理。而诗人借用这种过期的追悼,适足增添了全诗的悲剧性。正因为是“前年”的事件,所以有“断消息”的感受,有“疑君在”的幻想,痛慨、痴情,欲绝惨深。废帐残旗,归马踽凉,是诗人的揣想,却真实地再现了“没番”的战罢情形。其缺点是语言过于直朴,缺乏蕴含,前四句只是铺叙事情经过,占了一半的篇幅,倘若把这些内容移入题目中去,腾出地方集中抒情,效果会佳。
帝宅震方,在德惟木。
宣仁赋和,大生□育。
祀法有虔,皇情允肃。
神之格思,报以介福。
苍松翠束寒流,飞下长身白玉虬。
吐出英云千尽雨,须臾霁水痕收。
问讯楞伽竹,东风吹满林。鸟巢春谷暗,龙啸夜湖深。
石壁看云气,山堂坐翠阴。平生嵇阮兴,高醉听浮沉。
茅舍柴门书亦扃,松姿鹤骨向人情。
阖门饘粥千金重,九品冠裳一唾轻。
仁义至头焉用稼,声名真是岂其卿。
我惭瘦马冲烟雨,不得从容慕老成。
我生番禺若木东,桂树将攀擘芙蓉。东望罗浮隔沧海,欲往游之未能从。
引领朱陵七万尺,招手仙人四百峰。神尧洚洪水,二山合其中。
大禹疏凿还,元圭告成功。东通至林屋,北通至岱宗。
地肺相勾连,无可与等同。草木备灵气,鸟兽具奇踪。
我昔梦游蓬莱岛,亲见葛洪颜色好。微笑呼来骑白龙,诸仙奏乐轩辕道。
公然独扣石楼门,三更日出层城早。飞来蝴蝶大如箕,鸟皆五色文离离。
秦人晋洞汉时鹤,天鸡叫去还咿咿。大石如梁亘湍水,下有竹虫篆其枝。
有叟坐弄钵盂月,北斗引我扪天池。髣髴麻姑药市立,分明喑虎铁桥骑。
春风吹醒梅花梦,此身却在扶胥时。回看沧海还历历,山灵绝不欺我力。
流水长闲睇白云,安得乘风生羽翼。造化长存五岳心,远怀八荒想八极。
何当恣我烂漫游,竹杖直策飞云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