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席清溪上,深衣雪鬓翁。
挥犀谈孔氏,释菜礼宣公。
堂馔淮鲜白,宾筵楚醴红。
花台无羔否,回首几春风。
猜你喜欢
人言海上有三山,弱水瀰茫去路难。
若欲目前寻仿佛,只须来此凭栏干。
叠嶂层峦爽气浮,回环曲折带溪流。峰高万仞云霞满,树荫千村烟火稠。
隔岸花香春未莫,远山岚起雨初收。我来揽胜思人杰?造极还登最上头。
湖山深处曲江头,红蓼白蘋烂漫秋。溪月汀花方对酒,凄风冷雨漫登楼。
霜鸿一一思乡信,烟水茫茫动客愁。丛菊雕残枫树老,秋深寥寂古扬州。
黄绫写本奏经筵,正是虞书第二篇。圣主从容听讲罢,许教留在御床边。
天寿凌空紫气森,九陵宫殿倚苍岑。银山北望烟霞迥,玉带东来翠黛深。
复道日晴香篆袅,寝园风起柏摇阴。鼎湖龙去云犹在,长护瑶台万树林。
灵官行雨鳞幢湿,雷吼黑风吹水立。
英雄不奈剑花寒。然犀夜午鱼龙泣。
雪浪掀天箭能急,紫茸投箠胡星失。
吴宫酒醒岸花愁,不是龙骧勇无敌。
烟霏(fēi)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
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从教塞管催。
云雾迷蒙,小雪飘飘。梅花枝上堆满雪,春天从哪里来?
朦朦胧胧翻开悟,那时的梅景还存在吗?一树梅花,任凭羌笛声把它“催”落了。
2、华业.中华千年文萃-词坊:长安出版社,2007-06:432
3、王兆鹏主编.增订注释全宋词2: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34
霏霏:纷飞的样子。
从教:任凭管:乐器。
上片连用“霏霏”叠字,强调风雨如晦,气候极其恶劣。一团团的残雪无情地堆积到梅花枝上,简直让人透不过气来。虽然明知冬天不会太久了,残冬一过,春天就要来临。但眼前这种烟雨、雪压霜欺的景象,直叫人怀疑春天还会有么?不言而喻,这恶劣的自然气候正是暗喻吴淑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是蒙受种种冤屈的弱女子所感受到的黑暗社会对她的重压。她从心底发出“春从何处回”的呼喊,渴望春天快快降临,渴望洗刷蒙受的不白之冤。
下片憧憬获得自由后的美好情景:那时冰雪消融了,一簇簇,一朵朵的梅花从睡梦中醒来,绽开了绯红的醉眼。月亮出来了,梅枝在月光下疏影横斜,暗香浮动,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呵!然而,这种境界并不存在,现实仍然是昏暗冷酷,所以“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是以设问句提出的,这就与上片设问承接起来,并更进一步强烈地表达了渴望自由的心情。最后以“从教塞管催”作结,意思是:既然无情雪堆积在梅枝上,梅花无法展现她的美丽,就任笛曲吹吧!吹得梅花纷纷飘落也毫不怜惜(古有《落梅花》笛曲。)李白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孙舣《落梅词》:“一声羌管吹鸣咽,玉溪半夜梅翻雪”;既然一切诬告不实之词象脏水一样往我身上泼来,我的冰清玉洁被玷污了,形象被歪曲了,就让脏水继续泼吧,直至我窒息、消亡!这是出自愤愤不平的呼喊。
这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小词,正象婷婷玉梅那样,天然、淡雅,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而又风流蕴藉,情致缠绵。也象羌笛声那样,哀怨、悠扬,余音娟,不绝如缕。构思极巧,是咏雪?还是咏梅?亦此亦彼,浑然莫辨。出自步性的锦心绣口,倍觉细腻、灵巧。笔笔写景同时又曲曲传情,化实为虚,终不许一语道破。作者的真实感情隐藏在霏霏烟雾、纷纷雪片背后,让读者去玩味。小词的语言也清新而纯净,声调和美。即如开头三句;叠字“霏霏”,又复沓一次,“雪”宇也以“顶针”的形式重叠,造成轻快的节奏,如同小儿女的窃窃私语,又如哺晡梦呓,与词的内容十分协调。“堆“字下得新颖而贴切,形象感强,完全是从口语中提炼出,绝无文人笔下的书卷气。这种天籁之趣,十分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