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下老人龙作俦,谈经阅世无春秋。
一朝函谷占紫气,万里西极行青牛。
青莲居士亦其裔,太白沦精来渴帝。
江东狂客漏神机,一号谪仙人得制。
天人惊世时一班,文采风流有远孙。
百篇斗酒真细事,郡有德政朝功言。
晋陵坐啸列城祖,一札细书风九土。
为郎不用汉山钱,度支事繁通会府。
向来供亿宽艰虞,祗今笏画通材须。
裕农足国端有道,判花视草皆夷途。
金鱼玉带公所有,太夫人高松柏寿。
彩衣板与堪作图,贔屭阆州陈母后。
人间盛事省见稀,王母一笑攘桃儿。
花明柳暗白日静,莺穿燕颺青春迟。
请君酌此西湖水,万岁千秋佐天子。
清明寒食数日间,谨勿抛掷为佳耳。
猜你喜欢
携(xié)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pàn)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圣地,画桥南畔,绿树成荫,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
寂寂明月夜,参差的笛声响起在耳边萦绕不觉,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泌人心脾。
参考资料: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倚胡床:坐靠胡床。倚:坐靠。
这句连用“携”、“来”、“追”三个动词,把诗人携杖出户后的动作,分出层次加以表现。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追寻理想中的纳凉胜处的内在感情,实自杜甫《羌村》“忆昔好追凉”句点化而成。这样,诗人急于从火海中解脱出来的情怀,通过一系列动作,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次句具体指出了柳外纳凉地方的方位和临时的布置:“画桥南畔倚胡床。”这是一个绿柳成行,位于“画桥南畔”的佳处。诗人选好了目的地,安上胡床,依“倚”其上,尽情领略纳凉的况味。在诗人看来,这也可算“最是人间佳绝处”(《睡足轩》)了。胡床,即交椅,可躺卧。陶潜“倚南窗以寄傲”(《归去来兮辞》),是为了远离尘俗;秦观“倚胡床”以“追凉”,是为了驱解烦热,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他们或多或少是有相通之处的。
一二两句写仔细寻觅纳凉胜地。三四两句则展开了对它的美妙景色的描绘:“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诗人闲倚胡床,怡神闭目,不只感宫上得到满足,连心境也分外舒适。这两句采取了对偶句式,把纳凉时的具体感受艺术地组合起来,于是,一个纳凉胜地的自然景色,就活现在读者面前。
此诗以纳凉为题,诗中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绝离烦热之处。诗人首先经过寻访,发现了这个处所的秘密,其次进行具体布置,置身其间,与外境融而为一,把思想感情寄托在另外一个“自清凉无汗”的世界。
宋人吕本中曾在《童蒙诗训》中评论“少游此诗闲雅严重”(《诗林广记》引),“闲雅”当指此诗词语上的特点而言,“严重”则涉及此诗严肃而郑重的内容。它很可能是秦观在仕途遭到挫折后的作品。
《纳凉》是一首描写景物的短诗。从字面上看,可以说没有反映什么社会生活内容。但是,透过诗句的表面,却隐约地表现出:诗人渴望远离的是炙手可热的官场社会,这就是他刻意追求一个理想中的清凉世界的原因。秦观是一个有用世之志的诗人。他对官场的奔竞倾夺表示厌弃,力求远避,此诗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这种把创作念图隐藏在诗句背后的写法,读者应着意体会。
力扶汉鼎赖元勋,泰道宏开万象新。声暨南郊方慕义,恩渐东海悉来臣。
凯书已奏三边捷,庙算全消万里尘。坐致太平今日事,中兴宝运喜环循。
柴门春水浴沙凫,袅袅垂杨短短蒲。花勒浅寒迎燕子,雨将新绿入蘼芜。
焚鱼学士谁招隐,放鹤仙人不可呼。欲听黄鹂过桥去,隔烟小鸟唤提壶。
邻园只在短垣西,灌木阴阴入望迷。冒雨紫藤连夜发,过春黄鸟尽情啼。
已看竹屿通茶肆,多恐花塍变菜畦。满眼风光应解惜,玉壶盛酒几人携。
晚色吹凉,渌波澄练,画阁下临无地。横枝露剪,乱叶云迷,柳外去骢难系。
回首载酒江南,鹎鵊声中,袷衣初试。甚韶光百五,落花风紧,黯然如此。
还梦入、断驿残灯,荒江孤棹,倚枕暗啼秋水。河山故国,风雨中宵,不信有人憔悴。
翻叹平生为谁,怀远愁深,游仙词费。但阑干尽处,弥望烟尘未洗。
艰难罹歉岁,寂寞向他州。
分绝青云上,家遥沧海头。
空江荡寒月,枯苇积荒洲。
不奈谯城角,呜呜吹乱愁。
愧师承。宣路虽不逮,而寿过之。结屋姑苏台之北,种花弄孙以自适,世念甚轻。今七十有四矣,耳目聪明,髭鬓未白。因其初度,赋醉梅花一首寿之
传得西林一派清。年华垂过欠官称。居无多地花常好,客有来时鹤自鸣。
分蕊馆,驻箳星。齐眉相对眼尤明。弄孙教子婆娑醉,岁岁疏梅入寿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