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桥亭风景洞天如,中有儒仙旧隐庐。春涨挼蓝涵螮蝀,晓岚滴翠湿芙蕖。
受诗华巘浮丘馆,说剑香炉许令居。云外悬崖飞屐上,雨中沃壤带经锄。
疏钟鲸吼霜华重,长笛龙吟月色虚。
老我尘寰怀胜景,追游早晚命巾车。
猜你喜欢
柳濛烟梨雪参(cēn)差(cī),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ǎo),鬓(bìn)发如丝。桑柘(zhè)外秋千女儿,髻(jì)双鸦斜插花枝。转眄(miàn)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é)诗。
柳树萌芽,像飘浮着一层嫩绿色的轻烟。梨花似雪,参差地交杂在柳枝中间。柴门外狗儿在叫,茅屋顶上燕了呢喃。一对白发的农家老夫妻正围着老瓦盆饮酒用饭。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参差:不整齐。柴荆:柴门。用林木棍、荆条搭成的院门。茅茨:茅屋的屋顶。这里指屋檐。老瓦盆:指民间粗陋的酒器。媪:年老的妇人。柘:桑树,常绿灌木,叶可喂蚕。髻双鸦:即双丫形的发髻。转眄移时:转眼斜视多时。眄,斜视。哦:低声吟咏。
鬓发已白的夫妇,活泼天真的孩子;似雪的梨花,朦胧的柳树;还有荆门上的犬吠,茅茨上的燕语,一幅天然的没有任何雕饰的美丽画卷:人与人和谐,物与物相融,各安其位,自然和谐。更有意思的是那桑柘树上荡着秋千的孩子,梳着发髻,插着花枝,闲适、快乐,却被我这路人吸引,她好奇的顾盼,眸子里的疑问,只因我在摇头晃脑地吟诗。江山一片秀,温暖在心头。这是作者眼中的美,不仅美在景,更是美在一片和谐的人间之情。作者用清丽的笔法、温和的色彩,表现出曲中人陶然忘机的情怀和一片生机盎然的农家生活情趣。
这支曲子所写景象喜人,表现出作者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浓烈的平民意识。此曲抒写作者于清明前的寒食节在新野道中看到的农村初春景象。开头三句是写农村的自然风光。接着是写农村老年人的悠闲生活。“桑拓”两句是写农村孩子们的快乐生活。最后三句是写作者看到这些迷人的景象后,感到无比的喜悦,情不自禁地“转眄移时”,在马上不住吟诗称颂。
芦洲有病雁,雪霜摧羽翰,不辞道路远,置身湖海宽。
稻粱亦满目,鸣声自辛酸。
我正与此同,百忧双鬓残。
东归忽十载,四忝侍祠官。
虽云幸得饱,早夜不敢安。
乃知学者心,羞媿甚饥寒。
读我病雁篇,万锺均一箪。
野草闲花无姓名,疏篱幽径渐敷荣。贫居阅尽人间事,只有东风不世情。
古殿烧残不记年,冷光相射斗牛寒。
投机会有挥斤手,碧瓦朱甍翠插天。
寒烟罥郭,渐暗惊瘦影,愁损眉萼。入手轻阴,犹忆春前,莺歌燕舞池阁。
流萍未算伤心极,忍漫逐、尘香南陌。点暮空、几阵残鸦,早是酒消情恶。
重问江潭漠渚,有谁更抚景,深怨摇落。客里相逢,如此天涯,剩取纤腰一搦。
依稀尚有青青意,奈还怕、雪欺霜虐。怎伴他、飒飒萧萧,尽日小楼帘幕。
坐拥貔貅百万兵,一时毡毳避威名。勤劳总为西人讨,吐握常悬北阙情。
望入云霄孤鹗杳,春回草色四郊明。平生亦抱先忧志,感激高风欲请缨。
章甫将有资,乃从南越适。问子适何方,泰伯古所历。
兴废奚足云,贤哲丛今昔。文心言子秘,乐意延陵析。
被裘无妄睨,栖庑有嘉觌。彼观隆四姓,我想驰三益。
矧我梦寐劳,匪伊朝且夕。送送超庾关,望望弥震泽。
海气肃襟袂,秋风迅帆席。流霞烁鸡陂,寒月皓虎石。
允与素心人,抗论通云霓。邂逅情或对,应求理不只。
无挟玙璠姿,取笑瓴与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