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分得新题赋未成,暖风香散玉炉尘。楼台无月不宜夜,天地有梅先得春。
世路近年难独客,好山随处著闲人。何如寄傲南窗下,学戴渊明漉酒巾。
猜你喜欢
高堂落新搆,式燕娱嘉宾。华林散玉气,方池荫清□。
鱼游乐磐石,鹿鸣怀早春。陶情寄物表,与子聊相亲。
人言泛月西湖好,连夕云阴。蕉枥萧森。办得閒房听雨心。
素娥似惜人寥寂,低挂平林。催辔西沈。出意来宵款款临。
句曲道人门不出,几时杖屦接殷勤。春晴洗药分泉去,午睡烹茶隔竹闻。
山脚客行惊犬吠,树皮苔老结龙文。三层台上月如水,半夜吹箫入紫云。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ǎi)隔,背兰釭(gāng)。
宿妆惆(chóu)怅(chàng)倚(yǐ)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飞。
曙光照射入碧纱窗里,把香炉画屏映绿。兰灯初灭的时候,缥缈着袅袅的烟絮,缭绕着我的思愁,拨动着我对故乡春色的回忆。
昨日的宿妆里,还残留着昨天的愁绪。倚着高阁眺望,几片薄云漂浮在天际,草绿的时候春花已凋落,成双的燕子飞来又飞去。
参考资料:
1、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1-32
2、赵崇祚编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0
3、胡建次等.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40
金鸭:即香炉。古时燃香之炉,常常涂金为狻猊、麒麟、凫鸭等形状,里面中空,香从口出,因以动物形状名炉。烟霭(ǎi),云气,这里指室内的烟雾。背,这里有闭灭之意。兰釭:焚兰香膏油的灯,即所谓“兰灯”“香灯”。膏,油脂。古时在燃料中渗以香料,焚时有香气喷出。
宿妆:隔夜的旧妆。双飞,一作“双双”。
此词写女子春日怀乡之情。上片描绘室内之景。起拍二句写晨光透过窗纱,照着室内的香炉和屏风上并碧山。这是清晓时分典型的香闺景致。“碧”字用于句末,分量特重,其意脉与下句“故乡春”相连,由屏山碧翠,联想到故乡的山水也是一派春色,非常自然。怀乡之情,自在其中。紧接着由对屏风的描摹,顺势交代女子滋生出对于自己故乡春景的思恋;然而烟霭远隔,归途渺远,只能令人徒增怨叹。“烟蔼”二句接“金鸭”而写,兰灯已灭,室内的香烟还弥漫着,眼前如雾如霭,营造出一种迷茫的愁思境界,乡思蒙上了一层愁的阴影。
下片转写室外,紧接上片而来,写女主人公思乡的焦渴心情。“宿妆”二句写她未曾梳妆就登高眺望故乡,而所见到的是千里云影,“薄”是因遥远而显得模糊。近看则是芳草平铺,花落燕飞的暮春景色。在这景色中,女主人公惆怅的感情,已不待多言。最后三句极写暮春景象,又以“燕双飞”反衬出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凄凉。这些景色,无不加深着换头处“惆怅”二字的色彩。词的下片将思乡情怀引向更为广远的境界,而且通过云影、芳草、落花、双燕等自然景物的渲染,越发增添了鲜明生动、清新疏朗之气。结尾三句又以景结情,含思悠远,感到余韵袅袅,余味无穷。
滩头鸣榔去,偃仰醉霜月。
意倦早归来,风波渺愁绝。
佳月四时有,举世重中秋。金明水秀竞爽,亘古景难酬。爝火繁星退敛,桂海冰天洞照,清影遍神州。万象自妍丑,一鉴碧虚浮。
昔苏张,夸玉界,赋琼楼。素娥阅人多矣,不怕雪添头。只恐参横斗转,还又酒阑歌散,醉态醒堪羞。安得真仙术,兔魄驻西流。
鹤兮鹤兮何处来,秋江静兮芦花开。波痕侵月白皑皑,千声万声鸣哀哀。
不飞不翔不饮啄,骨瘠棱棱瘦如削。冰姿玉质仅生存,雪羽霜毛半零落。
鹤兮鹤兮何郁郁,我知尔是冲天物。芝田就养孤高情,瑶池洗出神仙骨。
传闻仙岛冥冥中,水晶甃作蓬莱宫。祥烟瑞雾常濛濛,好将六翮抟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