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十亩青萝别馆开,使君延眺意悠哉。风摇北渚清阴合,烟杂南山黛色来。
台敞高秋深染翰,庭虚斜日净衔杯。西邻荣叟常还往,带索应同薜荔裁。
猜你喜欢
湖上高斋此一时,垂萝四面绕茅茨。欲令何处红尘入,可道窥人片月疑。
色借古松成远势,意含幽石有馀姿。空传蒋诩开三径,不遇裘羊那得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参考资料:
1、黄勤堂.哲理诗选析: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42
2、宋厚泽.唐诗三百首精读·故事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328
3、王福.唐诗三百首彩图注音版: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年:140-141
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方:才。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第二句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第三、四句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春风忽满目,感叹离群居。
郊行竟何之,野蔓徒侵裾。
仰看岭头云,片段随卷舒。
悠然若有得,似我心地初。
乃愧学道晚,何时悟真如。
自兹稍鞭策,齿发及未疎。
有儿幸成丁,可以亲犁鉏。
要同商州民,穷功治山畲。
王租及时了,优游伴樵渔。
时乘少游马,或卧渊明舆。
所过辄就醉,其他焉取余。
此计傥遂心,谁能更淫书。
公诗胡为哉,指南实前车。
事贵在勇决,駸駸岁将除。
壁立东南第一峰,问名知是葛仙翁。丹砂灶逼云头近,玉井泉流海眼通。
六字籀文天篆刻,数间洞室石帡幪。我来整屐层峦上,无数群峰立下风。
囊山十里涵江市,不见涵江见溪水。溪边柴门占青竹,市上高楼夹苍梓。
市南故人黄省郎,后峰自垒对茅堂。一旦相思辄命驾,岂无消息到君傍。
叶公好画龙,龙固不可晤。
安知下其室,惊骇暗楹雾。
昭王亦贸骨,冀以得马故。
相者竞举肥,终然驹远去。
太真宫室上方新,归去先垂紫诏人。
天目洞霄期过处,星冠应不冒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