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邮亭有风雨,行客易生情。家万里以外,身一叶之轻。
虽然一叶轻,放歌常尽声。人生不戚戚,意气淩太清。
耻同名利客,含酸对远征。
猜你喜欢
荷雨生凉后,怀我美人情。聚谈真复乐,解散良不轻。
中道别我诗,字字心之声。譬彼沧浪水,濯缨自投清。
何日了相思,来秋营北征。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归游!
首联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可以卧看淮水奔流。环境虽然清幽,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已暗含下联时不我待、人将衰老的感慨,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颔联为传诵千古的警句,人与树相互映衬。意思是:树已逢秋,人怎能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联想岁月流逝,壮志蹉跎,人何以堪?这两句不仅颇为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而且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蕴含极其丰富。
颈联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里见到的景象。表面上,这两句似乎是随手拈来,漫不经心;实际上,是赋比结合,寓意深刻。“寒山”切深秋季节,“独过雁”比况李主薄孤独、索寞的生活境遇;“暮雨”既照应上联之人老树耿,又关合下联之日夕逢归,“远来舟”牵引出下联的“逢归客”。真可谓细针密线、情景交融。尾联仍从李主簿这边落笔,不说诗人遇上李主簿,而说李主簿在傍晚时遇上了一位北归的客人,依然不舍旧情,仍然热情接待。诗至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主客相会后的情景,便全留在诗外,需想象品味。
通观全篇,诗人纯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如此写来,别有情韵。
海岸清秋奠六鳌,空濛元气护临濠。平成载睹唐尧世,疏凿宁知夏后劳。
大野寒风回浊浪,长淮晴雪下飞涛。他年太史河渠传,错落金泥映彩毫。
撑烟蹙雾青螺影,春山共人俱瘦。磴窄扫苔,斑冷沈沈清昼。
昔游还省否。只惊得、落花偏骤。树窟鹰呼,石潭鱼静,夕阳时候。
生就薜萝心,登临处、依依几番回首。万绿又天涯,醉东风如酒。
危阑留恋久。更遥看、五湖云厚。怎肠断、一一鹃声,送晚篷归后。
绝壑疑无地,扪萝忽扣关。禅心无寂寞,流水共潺湲。
日气衔山紫,花枝泣露斑。危桥齐木末,时见老僧还。
渐见时平草木苏,奸蹊盗穴已洿潴。登山敢惮牛马走,置酒谁呼陈赵予。
助魃旱龙初偃蹇,随轩飞雨不踌躇。云腾石屋苍崖峻,磨刻行当候玺书。
金粟缀仙树,玉露浣人愁。谁道买花载酒,不似少年游。最是宫黄一点,散下天香万斛,来自广寒秋。蝴蝶逐人去,双立凤钗头。向尊前,风满袖,月盈钩。缥缈羽衣天上,遗响遏云流。二十五声秋点,三十六宫夜月,横笛按伊州。同蹑彩鸾背,飞过小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