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歌声传到拜君嘉,乱坠天花与地花。两载相思幽蓟北,犹疑是梦在天涯。
猜你喜欢
知君念我欲别难,我今此别非他日。
风里杨花虽未定,雨中荷叶终不湿。
三年磨我费百书,一见何止得双璧。
愿君亦莫叹留滞,六十小劫风雨疾。
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
水南卜宅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
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
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
两翁归隐非难事,惟要传家好儿子。
忆昔汝翁如汝长,笔头一落三千字。
世人闻此皆大笑,慎勿生儿两翁似。
不知樗栎荐明堂,何似盐车压千里。
有怀不自喻,无金喜结客。志意匪恒期,时以寄吾迹。
所思如有人,求之不可得。及门曾子固,于君为夙昔。
闻声已相思,耿耿在中鬲。九年春正月,夜光皎如璧。
醉里从群谢,座中犹别识。迟明读君书,读之动颜色。
薰以兰蕙膏,崇以珠翠饰。令质本自妍,区区非所益。
帐中不敢秘,服膺永无斁。
露凉花堕夕,浅秋在,水西阑。看照鬓清波,疏人翠箑,惯得幽单。
更残。睡迟病枕,有哀蛩、和笛咽尊前。独客慵忺越酝,故人新费吴笺。
居然。画扇好青山。邀梦发苍颜。奈秋鸿踪迹,江蓠易撷,津柳难攀。
愁端。背镫自理,过中年、禁得雨声閒。莫道沧江岁晚,惊尘不到鸥边。
凤凰一去不复返,竹实桐花空满庭。暮雨楼台连野寺,秋风鼓角动边城。
水边万井吴烟白,天外三山楚树青。不见骑鲸李公子,几回惆怅此中行。
诸佛不出世,四十九年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祖师不西来,少林有妙诀。西天此土俱拈却,一种平怀当处亲。
若人识祖佛,当处便超越。大尽三十日,小尽二十九。
隽永杂俎虽甚旨,何似三冬足文史。
羡子皮里西京书,议论逼人惊亹亹。
戏为语韵网所遗,人皆百能子千之。
虽非张巡遍记诵,岂与李翰争毫厘。
不待区区隶古定,便令景宗知去病。
掇要虚烦四十篇,三卷之博能拟圣。
儒林丈人摛藻春,作诗印可融心神。
我亦从今悔迂学,不须更辨瓒称臣。
己酉岁,客吴兴,收灯夜阖(hé)户无聊,俞商卿呼之共出,因记所见。
春点疏梅雨后枝,翦(jiǎn)灯心事峭(qiào)寒时。市桥携手步迟迟。
蜜炬来时人更好,玉笙吹彻夜何其。东风落靥(yè)不成归。
淳熙十六年,客居吴兴,收灯夜百无聊赖,记录与友人俞商卿漫步吴兴街头所见。
江南的早春,霏霏细雨浸润梅枝。雨后枝叶像被春色点染,愈见青翠。剪灯之后,元宵的欢乐就告结束,个个都心存惦念,冒着料峭春寒,最后一次涌上街市观赏花灯。与朋友携手漫步,也徜徉于灯市街桥。
花灯点燃起来,舞灯的队伍表演起来,人们的情绪更加高涨,观灯的人也更加多起来。玉笙凤箫欢快的曲调一直奏响到更深夜阑。狂欢的人们在拂面春风中彻夜歌舞,留连不归。
参考资料:
1、韩经太.王维若评注,姜夔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11:第66页
2、陶尔夫,胡俊林,杨燕著.姜张词传姜夔、张炎: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122页
己酉: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吴兴:旧郡名,宋代为湖州,即今浙江湖州。收灯:指正月十六日夜,灯节结束的那一天,这是南宋放灯的风俗。
俞商卿:白石之友:名灏,字商卿,世居杭州,晚年于西湖九里松筑室,作《青松居士集》。翦灯心事:收灯。峭寒:料峭寒气。
蜜炬:蜡烛。蜜炬来时:指秉烛而游。吹彻:言笙声不已。夜何其:夜已何时。东风落靥:此处比喻东风将梅花瓣吹落的样子。靥,面颊上的微涡。
上片首二句写未出观灯前的寂寞心情。“春点疏梅雨后枝,翦灯心事峭寒时”两句,真所谓“清空而义骚雅”。于情意讲,惜梅心事,乃叹息于春来匆匆,不过一般伤春意绪而已。但所谓“翦灯心事”,引出李商隐《夜雨寄北》情景,言外自有许多令人想象处:此处是否也有类似李商隐那样的意思,比如:“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春点雨梅时?”何况,首句“春点”所塑造的“春点疏梅雨后枝”的意象,非常诗意化,清寒寂寥中带来几分雅润清丽,很耐品味。
第三句写出行。“市桥携手步迟迟”,“迟迟”两字写出层层心意,白石此行因收灯后百无聊赖引起,友人俞商卿呼之乃出,俞商卿不呼他人而单唤白石,显然两人情谊非同寻常,在举城喧闹过后携手漫步,正是友人彼此交心的最佳时刻,步履缓慢,交谈喁喁,生怕急促的脚步破坏了这份心灵间的宁静。
下片首二句写元宵灯市的热闹场面:蜜炬,是所见;笙歌,是所闻。结句写看灯的人乐而忘返,到夜深不肯归去。玉筝呜呜,江梅点点,行行走走,好不惬然。可惜一阵东风吹来,梅花吹落,望之不禁失神:“东风落靥”一句,以美人笑靥比娇嫩梅花,韵致清绝,思之如圃,美不胜收。
从整体看,这首小词是写元宵节收灯之夜作者与友人在吴兴街头散步所见。雨后疏梅着花,春寒料峭,街头灯烛照耀,笙乐不停,直到夜深人们还迟迟不归。
全词用正面白描,勾画出灯节的热闹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