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三月弭帆京口渡,大堤十里垂杨护。故人行乐桃李园,恰有花开一万树。
烂漫常生五色霞,氤氲散作晴空雾。赤城忽拥锦江流,朱方即是琼台路。
游子来回总是迷,佳人采摘还相妒。拾翠寻芳乐未休,相逢且作少年游。
斗鸡走狗花前队,秾李夭桃树底讴。莫将螓首疑闳孺,更傍蛾眉认莫愁。
团扇扑时粉蝶乱,
猜你喜欢
独木小舟烟雨湿。燕儿乱点春江碧。江上青山随意觅。人寂寂。落花芳草催寒食。
昨夜青楼今日客。吹愁不得东风力。细拾残红书怨泣。流水急。不知那个传消息。
程垓的《渔家傲》在写作手法上与其他诗词相比,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别具一格的谋篇布局。一般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词作,都是以泪洗面,依依不舍的场景描写,扣人心弦。这首词却撇开这些不写,而把描写的场面集中在离人的船上。它通过倒叙,把前夜的聚会,叠印在当日的悲离之中,用当前的相思苦,反衬出以前的相爱之深,从而形成虚与实、悲与欢的对照。这就使得它画面集中,表现深刻。二是独辟蹊径地构想了一个极富表现力的小情节,即在结尾处所写,让残阳传达相思之苦。不过,它的真正目的,并非是通过落花来传情达意,而仅仅是表现自己的一片真心与痴情,减轻一点相思之痛苦罢了。
上片着意描写与情人分别后船行江中的所见所感。
首三句写春江春雨景色:自己乘坐的小船在烟雨朦胧中行进,到处都是湿湿润润的;燕子在碧绿的江面上纷纷点水嬉戏;两岸的青山若隐若现,倒也可以随意寻认。这些烟雨朦胧中的景物自然是很美的,但又处处暗示出一种忧郁的气氛。“人寂寂”二句也是写景,却更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人寂寂,既指两岸人影稀少,也指自身形影相吊,象离群的孤雁。“落花芳草催寒食”是一种风趣的拟人说法,意即落花缤纷,芳草萋萋,寒食节要到了。古代的寒食节是一个以亲朋友好相聚赏花、游春为主要内容的欢乐的节日。词人于节前离开情人,想必是出于不得已,难免更添几分惆怅。
下片着意表现不堪忍受的相思之苦。“昨夜青楼今日客”二句点明自己何以感到孤寂与忧伤,那是因为前晚还在青楼(泛指妓女所居)与心爱的人儿欢聚,此时却成了江上的行客,这骤然离别的痛苦叫人怎么忍受得了。想借东风把心中的愁云惨雾吹散吧,只因愁恨如山,东风也吹它不动。在百般无奈中,终于想出了一个排解的新法,那就是后三句所写:将岸边、洲头飞来的落花(即残红),小心拾起,写上自己的愁苦,撒向江中。可是流水太急,不知会漂向何处,意中人怎能看到,这些爱情的使者又向谁传递消息呢?言外之意是愁还是愁,怨还是怨,相思仍如春江水,无止无息。这几句显然是由唐人的红叶题诗的故事演化而来,不仅十分自然,其表现力也超过了原故事,实在是一种再创造。
在古代,有许多文人骚客,每当他们遇到不顺心,难以排解的事情时,譬如,科场失意,官运不佳,爱情坎坷,他们便不惜花费许多时间、金钱去青楼寻花问柳,寻求一时解脱。这首词所描绘的就是这种落魄文人的浪漫生活。这种题材在婉约派诗词中很常见,但在写作上,作者颇费心思,没有落入别人的窠臼。
凝真天地表,绝想寂寥前。有象犹虚豁,忘形本自然。
开经壬子世,值道甲申年。回云随舞曲,流水逐歌弦。
石髓香如饭,芝房脆似莲。停鸾燕瑶水,归路上鸿天。
曲江岸北凭栏干,水面阴生日脚残。尘路行多绿袍故,
风亭立久白须寒。诗成暗著闲心记,山好遥偷病眼看。
不被马前提省印,何人信道是郎官。
雨滴珠玑碎,苔生紫翠重。故关何日到,且看小三峰。
手种梅花伴曲廊,蛮风瘴雨损年芳。乍看蕊大含春思,渐觉枝繁带晓霜。
蓦地闻香魂欲返,惘然自醉意犹狂。閒愁閒想浑抛却,一段凄清亦断肠。
颢颢气薄暮。
{艹/敕}{艹/敕}清衾单。
阶前水光裂。
树上雪花团。
庭鹤哀以立。
云鸡肃且寒。
方东有苦泪。
承夜非膏兰。
从此永黯削。
萱叶焉能宽。
薄宦本无味,徒牵离索情。觐颜知捧玉,纳手苦怀冰。
古驿听严鼓,黄昏对短檠。何时卸尘韅,团坐话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