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已入偏隅岂易存,黄芩曾建一军屯。西秦失鹿人初猎,南楚无萍虎又蹲。
远望孤城寒夕照,久知高阙落苔痕。乌江亦有重瞳泪,飞入桃花逐水浑。
猜你喜欢
衣白苎,雪面堕愁鬟。不识朝云行雨处,空随春梦到人间。留向画图看。慵临镜,流水洗花颜。自织苍烟湘泪冷,谁捞明月海波寒。天澹雾漫漫。
招邀出郭门,青山殊未已。金鞍小骑何连翩,人影遥遥翠微里。
翠微一望延层峦,深松伏涧相风湍。飞泉半挂银河残,秋岚散入芙蓉寒。
石门黯黯金花裂,隔溪苍翠时明灭。回风绝壁森昼阴,六月空濛见残雪。
西峰百尺寒崔嵬,振衣欲上观蓬莱。黄云泱漭动海色,楼船射鲛安在哉。
松花江水流浩浩,千秋战骨关山道。龙堆狼望空嵯峨,飞将勋名归蔓草。
昨夜秋风吹塞天,临潢万树生寒烟。金笳玉笛起愁思,边心四据空茫然。
安得仙槎泛清浅,乘流直度支机前。壮士无家谁不怜,李陵已向阴沙没,逢萌空税辽东田。
君不见徽宗埋骨空江曲,遗冢苍茫走麋鹿。艮岳风流亦一时,黄沙玉柙无人哭。
万乘飘零且复然,吾生那更悲穷谷。击筑高歌出塞辞,何如楚客吹参差。
眼前有酒且不饮,迢遥漫作乡关思。紫骝嚼啮当风嘶,为君重进金屈卮。
醉卧青山且莫归,明朝秋雪吹人衣。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mǔ)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mí)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况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
客游京城黄金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
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妇人。
深知你祢衡却没能推荐,惭愧我空作一名献纳之臣。
参考资料:
1、邓安生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26-127.
不得意:不如意;不得志;不称心。此指科举落第。况复:何况,况且。
为客:作客他乡。黄金尽:用苏秦典故。这里指盘缠花光。还家:回家。
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为的家乡。三亩宅:指栖身之地。宅:一作“地”。
祢:祢衡,东汉人,有才辩,与孔融友善,孔融曾上表推荐他。此处借指丘为。一作“尔”。为:一作“称”。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是诗人的自指,王维当时任右拾遗。献纳:把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采纳。
此诗的开头由一“怜”字引出,“不得意”点明“落第”。“况复”二字递进一层,丘为落第正值柳枝又绿的新春,伤心人对满目春光不免倍觉伤神。“柳条青”三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这一联诗中既有丘为又有诗人自己,其后两联专写丘为。第二联用典。当年苏秦游说秦王,连续上了十次书都未奏效,黄金百斤用尽(《战国策·秦策》)。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一“尽”、一“新”,两相映照,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京都既难以安顿,回家也是孤独一人,生计窘迫。第三联就是对丘为归途形象的描绘:“”这两句是此诗名句,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从字句间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人,低头走向自己的家园,令人产生怜悯的共鸣。此联句与句对仗,同时又句中自对:“五湖”对“三亩宅”,“万里”对“一归人”。结尾一联:“”这里以祢衡借指丘为。《后汉书·文苑传》说祢衡恃才傲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上疏荐之”。唐代武后垂拱二年,设理匦使,以御史中丞与侍御史一人充任,玄宗时改称献纳使。王维曾任右拾遗、殿中侍御使等官职,因此自称“献纳臣”。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情绪由怏怏惜别转到深深的内疚,以至于牢骚不平,激昂慷慨。
王维与丘为虽是同辈诗友,但年龄稍长,故诗中语气较为老成。结尾处反用孔融与祢衡的典故,虽是从识贤、荐贤的角度引出,但“知”字与篇首的“怜”字,还是表现了一种长者所特有的口吻。诗写送别,抒发的却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其着重抒发的是对人才的爱惜以及由此引出的对黑暗政治的激愤。全诗从离别写到归程,由近及远;诗情则由哀怜转为羞愤,由浅入深。
睢水东,彭城下。西风残照古台荒,楚项重瞳曾戏马。
振鬣长鸣声捲河,翻身一跃光腾波。时危力尽将奈何,骓兮不逝空悲歌。
九日黄花秋霜晚,长河东流去不返。遥怜霸业逐烟消,宾雁南飞楚天远。
故人季夏中,及此百馀日。无日不相思,明镜改形色。
宁知仲冬时,忽有相逢期。振衣起踯躅,赪鲤跃天池。
惠山秀气迎客舟,七十里外心先投。
惠山妆成要妆镜,惠泉那许东北流。
昔人去时是今日,今日依前人不来。今既不来昔不往,白云流水空悠哉。
谁云秤尺平,直中还有曲。谁云物理齐,种麻还得粟。
可怜驰逐天下人,六六元来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