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曾闻龙虎神仙宅,合作江南第一山。已解玄关参奥妙,更求师法砭愚顽。
抄方每跨青牛出,卖药时随白鹿还。想得故园重九近,西风满把菊花斑。
猜你喜欢
半年不饮渴生吻,几日无诗愁满胸。客里都忘广信路,梦中如听贵溪钟。
仙机有女和云织,野碓无人带雨舂。从此别离千里外,将书何处觅行踪。
干戈未定欲何之,万里还家一衲随。湖海班荆无姓氏,风尘面壁有须眉。
身当持钵飘零日,魂忆投诗恸哭时。故国鱼龙秋寂寞,不堪凭吊向昆池。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diàn)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lán)干,燕飞春又残。
牡丹花凋谢了,黄莺也停止了啼鸣,皎洁的月光照映着种满了绿杨的院落。在这幽寂的环境中,她却因怀念远人而难以入眠,做不成相忆相见的美梦,她只能背对窗户,独自对着一盏昏暗的孤灯。
她头戴着华贵富丽的首饰,金玉饰物垂下来几乎遮住了她的脸庞。可是纵然盛装打扮,在这寂寞深掩的香闺里,又有谁来欣赏她的娇艳呢?想到远方的情人她不禁泪流满面,燕子飞去,春天又快要过去了,她的美好青春也随着春光一去不返!
2、赵崇祚编选.花间集插图本.:万卷出版公司,2008.1:7页
牡丹花谢:形容春天已过。梦难成:指难以入眠。背窗:谓人面背窗。
翠钿:绿色的花钿,用翡翠(青绿色)珠玉制成的首饰。花钿,又名花子、媚子、施眉心,古代妇女面额上的一种妆饰。唐代妇女多用金箔、彩纸等剪成花样贴在额上以为妆饰。金压脸,指以黄粉敷面。香闺:女子居室。阑干:纵横。
这是一首闺怨词,侧重于描写闺人之寂寞与时光之流逝。上阕写暮春的晚上,“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可见时当春暮,“中庭月”则点明“夜”。这两句,除表现时间外,又兼有布置环境的作用,杨树满院,浓绿暗淡,月到中庭,洒下清冷的光辉。“相忆”两句,转入室内写到人。主人公因相忆而彻夜不眠,相伴的只有“半明”的孤灯,想要做个远梦,与远人相偎相倚,可梦也难成,好一番孤凄。
下阕写情,进一步刻画女子的情态:“翠钿金压脸”,以首饰之缤纷富丽反面衬托美人之孤寂;“寂寞香闺掩”,以香闺之掩闭正面状美人内心之凄苦,深动人心;“人远泪阑干”,正面揭示出孤独与寂寞都是因为“人远”所致;而“燕飞春又残”,再从侧面暗寓主人公的青春正随时光的流逝而流逝。香闺空掩,盛装之下,却难掩寂寞;无语泪流,春已暮,人未还,真不知这种等待还要持续多久。以景结情,感情的表露凄恻感人,更加渲染出无限感伤的意绪。
这首词时而正面描写,时而侧面描写,回环往复,层层深入。全词意脉连贯统一,情景交织互渗,结构首尾呼应,创造出了回环往复的抒情效果,细细读来,意味深长。
雍原临古邑,信宿雨淹留。树色沈官舍,溪声傍驿楼。
懒吟翻旧稿,暝坐拥重裘。嘉客能相过,开樽一散忧。
旧时闻笛泪,今夜重沾衣。方恨同人少,何堪相见稀。
竹烟凝涧壑,林雪似芳菲。多谢劳车马,应怜独掩扉。
白发交游共七旬,翩然长逝独伤神。中原朝士无多传,太学诸生复几人。
旧业已荒吴郡宅,新阡还与范公邻。伊谁杰笔书潜德,一束生刍泪满巾。
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红妆。长安画楼上,饮酒吹笙簧。
夭夭园中桃,郁郁陌上桑。美人越山下,白发生雕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