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枫翻绯松叶青,江水湛碧迷烟汀。隔江好山开翠屏,閒渔罢钓舟为停。
船头晏坐景清绝,手把湘皋紫筠节。老龙吟秋吹一阕,响遏行云山石裂。
天吴惊起风捲波,纷纷乱落梅花多。安得桓野王岸上,来相过便呼拍浪。
儿独速,舞短蓑,相与三弄沧浪歌。
猜你喜欢
又名:墨竹图题诗
衙斋(zhāi)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参考资料:
1、冯天瑜主编.《朝读经典》.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84
2、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5:762
署:衙门。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吾曹:我们。关情:牵动情怀。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兼长辈的,因此语多谦逊委婉之辞。
首句点明身份与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衙斋”即衙门中的静室,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中,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埴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生。从中见出本属嘈杂冗浊之地的官衙竟然如许优雅,诗人自己的风雅本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按照常理写法,既如此开篇,以下就极易流为吟风弄月之作,但第二句却出人意料地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他在任期间确实也是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被诬告罢官。
诗人极为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常用诗文点题,将书法题i只穿插F画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纯以白描手法作诗。但时日以比喻、双关的手法穿插其中,以诗提升画的意境,以画增添诗的韵致,相得益彰。
东风无处不阳春,小草皆承雨露新。底事独含憔悴色,多应不乐近嚣尘。
寄梅来驿使,慰我梦思劳。宦拙悲鸿渐,官閒类马曹。
登坛应业就,图阁自名高。更拟双龙合,慇勤解佩刀。
南山道新雪,落日长林昏。有客逐獐至,遇盗方杀人。
义愤一以激,众寡宁所论。箭如饿鸱叫,始各鸟兽奔。
惟余一女子,泣拜不成言。自恸遭剽劫,分与黄壤亲。
何缘鬼伯手,夺得未绝魂。却顾此身外,何以酬斯恩。
黄者金满籯,白者麦满囷。拂衣去弗应,欻越铜人原。
归来掩关卧,饥肠如转轮。客固饮博徒,作横乡里嗔。
忽焉赴急难,犹谓血气振。终乃不望报,此足愧缙绅。
三老上其事,颂者万口喧。县令始亦喜,拟请旌其门。
访诸老博士,谓匪素行纯。四境多椎埋,况可使上闻。
吾闻为政要,求备不一身。居上示所向,厥下庶克循。
杀一警且百,举善远不仁。俗吏乃罔识,安议惟摇唇。
作诗待询采,直质不没真。此客曰靳禄,栎阳村中民。
行路难,空长叹。河北秋风八月寒。蓟门烟树何迷漫。
征衣密缝慈母线,天涯鸿雁孤飞倦。不见齐州九点烟痕青,但见济水七分清泠泠。
凿石蓄潴济漕运,河为控制波为渟。奈何水势建瓴下,淮黄交汇如沧溟。
天吴夜舞老蛟泣,蜃楼杂沓飞涛腥。嗟余鼓枻苦行役,长波乃遇石尤逆。
金堤溃决若瓠子,八十三丈涛头碧。转篷捩舵舟不前,十里五里日向夕。
舟子饥呼邪许声,一唱百和凄以清。安得长房缩地术,过此八闸奔流疾。
静夜衔杯坐,天风袭锦袍。推篷霜半入,鼓柁月全高。
宇宙捐鸡肋,河山划蟹螯。何惭古名士,痛饮读离骚。
一乌树头集,群乌共喧呼。老者似爱怜,雏者如持扶。
老雏同依依,孝哉至性俱。物情尚如此,嗟我何其殊。
忆我将字日,亲悲泪欲枯。一旦远分离,千里阻程途。
荒城鱼雁杳,生我却如无。恨我不为男,背亲来事姑。
十五年瞬耳,亲容今何如。亲容日益衰,亲年日加诸。
亲容与亲年,追思忽嗟吁。感此物争鸣,诚哉不如乌。
三复《蓼莪》诗,叹息欲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