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八族吴宗贵,诸妫汉裔扬。太中垂宴喜,颖守炳趋蹡。
附翼为龙翠,搴舆集凤凰。绍枝繁领袖,继体并干将。
吾子金闺彦,高名紫旦乡。妙龄怀耿节,韦布巳孤翔。
鹗举兼巍荐,鸿飞列要行。翰门供暮直,琐地寄朝阳。
直气鸾闱上,忠谟象阙傍。定仪如惯习,论事有敷详。
急务延英视,宏图玉塞防。用人陈四策,弼帝补多方。
台驳情惟允,枢封夜未央。峥嵘奇管籥,慨慷动天皇。
遂典衡才任,遥司藻墨场。赤霞南省阔,碧草会稽芳。
水镜逢悬昭,儒衿共激昂。罄忠罗竹箭,拭眼得骊黄。
春日王程远,青云宦路长。禁臣勤斧钺,明主夙衣裳。
怀中有新草,行见奏明光。
猜你喜欢
万古交驰一片尘,思量名利孰如身。长疑好事皆虚事,却恐闲人是贵人。老逐少来终不放,辱随荣后直须匀。劝君不用夸头角,梦里输赢总未真。
汪汪西步桃花候,去去南峦苍狗云。
日暖汀沙牧人梦,春嬉凫鹜野夫芹。
缭郛左右交流浍,彼岸烟昏涨梓枌。
颔首悠然辨真趣,会心比况有奇闻。
妾家家近耶溪曲,蛾眉掩映湖光绿。浣纱不学苎萝人,自托幽贞在空谷。
使君夜燕花满堂,粲然遗我云锦裳。感君高谊何能忘,汉阴有女垂明珰。
春日潜行汉水傍,头上金钗列凤凰。腰间宝玉声锵锵,名门上絜姬与姜。
此女翩跹天且丽,香风落地围珠翠。使君五马东南来,与君携手青陵台。
使君桂楫潇湘渡,与君俱入江南路。江南三月花满堤,桃李千蹊复万蹊。
啼莺飞入落花去,君问垂杨那得知。
归装衣楚楚,家世印累累。来作箕帚妇,不忘蘋藻诗。
居然成万古,何啻谒三医。骑省还秋直,霜侵鬓脚衰。
公材士行总推贤,宪府儒宫近屡迁。共识丹心明白日,也应华发叹流年。
芙蓉浦溆秋风后,鸿雁汀洲夕照前。此地相逢又相送,交情长为别离牵。
梧桐春暖新枝长,君王击树欢相赏。海棠睡起带馀酲,举杯共醉沈香亭。
谁知祸起衾裯侧,锦绷小儿是强敌。渔阳羯鼓响如雷,一朝乐地成蒿莱。
曲江已去宁复得,始信胡雏能覆国。可怜罗袜埋香尘,乌啼花落增酸辛。
乃知世事不长好,欢笑能令作烦恼。翠华万里重归来,马嵬山下空悲哀。
浮家不畏风兼(jiān)浪,才罢炊(chuī)烟,又袅(niǎo)茶烟,闲对沙鸥枕手眠。
晚来人静禽鱼聚,月上江边,缆(lǎn)系岩边,山影松声共一船。
江上风急浪涌仍不惧岿然不动,刚刚吃完饭又接着烹茶慢饮,卧躺舟中让思绪与沙鸥一同翱游冥冥长空,枕手缓缓入梦。
黑暗降临,寂静无声,水中小雨群群聚集嬉戏。天上的明月高悬,江面波光粼粼,小舟系于岩石边,与这宁静的夜晚融为一体。
参考资料: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桐庐:浙江桐庐,地处富春江畔。
浙江桐庐,地处富春江畔。富春江上风景如画,历代骚人墨客咏叹不绝,南朝梁吴均就曾在《与朱元思书》中写他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从流飘荡”所见之奇山异水,赞为“天下独绝”。本词作者也是泛舟于这段行程,其所见当与吴均略同。然而他对富春江上的绮丽风光似乎视而未见,没有着力于山川景物的描绘,即景抒情,而是捕捉舟里舟外某些寻常事物构成意境,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受和追求,既有诗情又具理趣,不落前人窠臼。
词的上片写行舟江上。“浮家不畏风兼浪”,交代此次江上行舟的境与情——虽风急浪涌,然而“不畏”,以此境此情统摄上片。惟其“不畏”,故有“才罢炊烟,又袅茶烟”的雅兴。“才罢”、“又袅”是说用餐、品茗紧相承续,这颇富雅趣的生活细节,十分传神的表现了作者从容之态、闲雅之情,而舟中不绝如缕的炊烟和茶烟,又似是作者怡然自乐的心绪的外化,情趣盎然。“闲对沙鸥枕手眠”,进一层绘出作者行舟中的恬然豁达之状。所谓“闲对沙鸥”,即寄“闲情”于沙鸥,让“闲情”与沙鸥一同翱游冥冥长空,又在沙鸥翱翔中玩味自己的“闲情”,作者在情与物的回环往复的交流中,化我为物,化物为我,乃至枕手而眠,沉入忘情之境。然而这一切都发生在“风兼浪”中,在风流中见“闲情”,益见其情之“闲”了。
晋人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曾抒写过自己的超然物外的人生感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本词作者于此抒写的“闲情”,其实就是身在风浪中,心远风浪外的情怀,与陶渊明的感受应是相通的。
下片写泊舟江边,“晚来人静禽鱼聚”点出泊舟的时间和情境,总领下片。“月上”承“晚来”,“缆系”承“人静”。天上的明月,地上的大江,江边的山岩,岩边的小舟和谐地共存于宁静的夜晚,这真是一幅层次井然的立体画,一支诱人遐想的小夜曲,在“风兼浪”尚且陶醉,“闲情”的作者,此时自然会融化于这静谧的画图和柔美的乐曲中,而与“山影松声共一船”了。进入此种境界便是“于相而离相”、“于念而无念”,是非荣辱,利害得失都化作云烟消散了,从而获得了最大的精神自由。
吴均泛舟富春江上,徜徉奇山异水之中,曾不自禁地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本词作者在这首小令里写风流中的闲情和静境中的解脱,无“望峰窥谷”之举,却有“息心忘反”之念,而在“山影松声共一船”的境界里化自我于自然,已不止于“息心忘反”了,所以作者对精神的自由,和谐的追求,有似于吴均,亦有胜于吴均。这种情趣和倾向与封建时代求名干禄,纷纷攘攘的社会现实是对立的,大有“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