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荒原携酒散春愁,细逐烟岚步首丘。万事至今同逝水,百年何计问藏舟。
陶潜自挽成孤况,□圣生茔寄卧游。只笑普天俱覆鹿,虚从大地指眠牛。
猜你喜欢
浮云何权奇,绝足势未知。长嘶青海风,躞蹀振云丝。由来渥洼种,本是苍龙儿。穆满不再活,无人昆阆骑。君识跃峤怯,宁劳耀金羁。青刍与白水,空笑驽骀肥。伯乐傥一见,应惊耳长垂。当思八荒外,逐日向瑶池。
谪居皇甫子,独步帝庭才。吏隐门常闭,宾朋径始开。
求羊非我辈,驱马为君来。向夕香风度,泽兰诚可哀。
林氏家藏万帙书,五船便可当五车。别顾客舟施坐榻,更谋官舫作行厨。
写时教子烘青竹,读处呼童捉蠹鱼。悔不早知都借取,终身挟策灌园蔬。
织锦机边莺(yīng)语频,停梭(suō)垂泪忆征人。
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我正在机上织锦,耳边传来黄莺的阵阵鸣叫声,让我想起远在塞外的丈夫,不禁停下梭子,泪流满面。
虽然如今已经是阳春三月,但塞外依然是那样荒凉萧条,纵然有杨柳树也未发新叶,征人还是感觉不到春天的来临。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88
2、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9-60
织锦:暗用前秦苏蕙织锦为回文璇玑图的典故。
塞门,一作“寒门”。
此词写闺思。首二句隐括李白名篇《乌夜啼》的诗意,谓女子在机上织锦,机边传来黄莺叫声,著一“频”字,足见鸣声此起彼伏,春光秾丽,句中虽未提杨柳,但“莺语频”三字,已可以想见此地杨柳千条万缕、藏莺飞絮的景象。织锦虽是叙事,同时暗用了前秦苏蕙的典故,点出女子相思。思妇织锦,本欲寄远,由于莺语频传,春光撩拨,只得停梭而流泪忆远。
后二句和首二句跳跃很大,由思妇而转到征人,由柳密莺啼的内地而转到边塞,说塞上到了三月仍然是一片萧索,即使有杨柳而新叶未生,征人也无从察觉到春天的降临。这里用王之涣《凉州词》句意而又更翻进了一层。思妇之可怜,不仅在于极度相思而不得与征人团聚,还在于征人连春天到来都无从察觉,更不可能遥知妻子的春思。这样比单从思妇一方着笔又多了一个侧面,使意境深化了。
此词主要运用比衬手法,在同一时间内展开空间的对比。它的画面组合,犹如电影蒙太奇,先是柳密莺啼、思妇停梭垂泪的特写,一晃间想起画外音,随着词的末二句,推出一幅绝塞征戍图,征人面对着萧索的原野,对春天的来临茫然无知。两个镜头前后衔接所造成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陈陶《陇西行》中有“可怜永定河边骨,尤是春闺梦里人”的诗句,也是采用两个方面进行对照,但刺激性很强,把问题明确地告诉读者,作者的情绪显得激切。温庭筠此词则是冷静客观地展开两幅画面,让读者自己慢慢地领会、思考,比较含蓄,这是温词风格的一种体现。
这首词口气和神情非常婉转,不像一般七言诗,但如与宋代的一些词相比,却又显得浑朴。这显示了诗到词的过渡状态的一种特征。
自古稀全传,于今独重名。羞蒙彼相力,宁伴此君清。
加璧犹坚卧,支筇或散行。过江不大用,汪李两端明。
晨登晋阳山,西北望云中。大漠造瀚海,重关阻飞鸿。
昔为征戍场,今见车轨同。相公奉明诏,分符揔元戎。
赋诗睇行云,□□□坐弓。天子万岁寿,垂拱明光宫。
莫釐山头万家橘,震泽閒人一叶舟。林袅金丸出篱落,浪喷雪阵上汀洲。
云生缥缈吟魂远,日入穹窿醉望收。不禁五湖容小隐,为传篇什谢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