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落日照高楼,凉风吹白苧。江山旧苍郁,极目尚可睹。
江山虽如故,周京已禾黍。主人播西东,关山行路阻。
侧耳闻杜鹃,终宵啼逆旅。故园不可巢,新巢岂终古。
何来骤风雨,飘摇肆其侮。桑土尚可彻,空牢尚可补。
美人天一方,眷然怀顾汝。泪血洒厓山,孤魂尚何主。
长鲸浪喷天,聚蚁纷无数。挽弓向蜗国,牵牛祭豺虎。
野鬼哭黄昏,战血流江渚。哀猿啸山皋,惊鸿鸣泽浦。
我向故园行,草蔓荒烟聚。安得猿臂弓,射石没矢羽。
白水起真人,箕尾赉良辅。女织与男耕,鼓腹复含哺。
我怀日以长,我思日以苦。试作今昔歌,悲吟江之浒。
猜你喜欢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jì)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zhǎn)。爱杀江南!
一江烟水映着晴翠山峦的云气,两岸的人家画檐连着画檐,一片荷花浮在水中秋光安宁闲淡。看沙鸥往来翻飞舞姿翩翩,香风透出珠帘在十里岸边弥漫。画船仿佛从天边驶来,酒旗高挑随风招展,多么可爱的水乡江南。
参考资料:
1、李功元.《中华诗词曲鉴赏》.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435
2、杨箫.《历朝田园渔樵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93
3、何宝民.《中国诗词曲赋辞典》.郑州:大象出版社,1997:938
4、李德身,陈绪万.《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810
5、李汉秋.《历代名词千首》.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527
6、邓绍基.《中国古典文学精华》.大连:大连出版社,1999:117
一江:满江,整个江面。烟水:烟霭笼罩着的水面。照:倒映。岚:山里的雾气。画檐:有画饰的屋檐。芰荷:出水的荷叶,亦指荷花。秋光淡:因为成丛的荷叶挺拔茂密,以至秋光也显得淡了。再三:多次,不断的样子。卷香风十里珠帘:“十里香风卷珠帘”的倒装。珠帘,珍珠缀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酒旗:也叫酒帘,俗称“望子”,是以布缀于竿头、高悬于店门前的酒家标帜。飐:风吹物动的样子。杀:通“煞”,非常、甚。用在动词后表示动词程度之深。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两句采用对偶的写法,从大处落笔,先描写江上之景,雾霭弥漫,烟云缭绕,再写两岸人家,鳞次栉比,画梁相接,正合乎水仙子的曲牌作法。首句画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经晴日照射,氤氲荡漾,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次句“两岸人家接画檐”写出了江南地区人口稠密和繁华富庶的特点。
接着作者又把注意力放到自然景物,“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的“淡”用得好,把温柔水乡的浓郁春光冲淡了,彷佛有抿去嚣扰的意味,更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摇曳之姿。“看沙鸥舞再三”写得是作者张养浩本人闲洒自适得怡然之味。
“卷香风十里珠帘”暗示了其所在的温柔乡之香艳、富丽,和前面的画檐人家相呼应。“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相对,也是水仙子的惯例。而这两句不仅是字面相对,所描述的情景也恰成对应,一方频频召唤,一方倦旅来投。最后一句由客观观察转回主观感受,“爱杀江南”总结心得,既突显主旨,又充分表达了情感。
这首小令在艺术的处理上,能够把远近的景物交错来写,富有变化,江南各种富有特色的景观足以激发起令人心想神往的印象。
这首《水仙子》中最繁华富丽的句子是“两岸人家接画檐”。
该曲中运用了“一”“两”“再三”“十”等数词,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明丽隽美的特点。由于选择的数词不同,富于变化,增强了生动活泼的情韵。五句写景由远而近,从大到小,写家人、荷塘、水禽,第六句写远方的船,第七句又村落酒店酒旗,极富条理性和层次感,表达了欢快的格调。
因缘苟会合,万里犹同乡。运命倘不谐,隔壁无津梁。(《经籍考》云:康成编《玉台后集》,中间自载其诗八首,如《河阳居家女》长篇一首,押五十二韵,若欲与《木兰》及《孔雀东南飞》之作方驾者,末四句云云,亦佳)
才揭帘栊,一声喝采。盈盈含睇低垂黛。厚颜多是读书人,十重铁叶明光铠。
国艳希逢,青春难再。谁拚海样黄金买。世无一俩小鞋儿,石榴裙底依然在。
去冬送汝江上行,今年哭汝隔淮城。念汝寥落走四海,白头客死难为情。
岂无当路可投足,苦心自许无人告,中夜辈歌恒刺促。
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时树。已怜根损斩新栽,
还喜花开依旧数。赤玉何人少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袴.
但知烂熳恣情开,莫怕南宾桃李妒。
午杵谁敲臼,山童髻两髽。
偶因声隔竹,不觉意思茶。
北牖沉沉静,南墙故故遮。
微闻孤杵响,初试一旗斜。
门掩王猷宅,泉甘陆羽家。
搜肠搅文字,毋乃太清耶。
南邻袖手只如愚,东里谈玄亦甚都。
可是据鞍方矍铄,须防鬻璞得卢胡。
春空潮响来何自,秋浦天容落欲无。
万古西江只如许,何烦呼吸费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