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百里经年别,心知相见疏。秋高天气爽,风细夜凉初。
展席壶觞满,论交意气孚。愿言介繁祉,晚节共欢娱。
猜你喜欢
残柳烟空泣露蝉,夜堂红烛照长筵。门临一叶秋声里,帘卷秋风夕鸟边。
且纵芳樽吟绿水,莫将青镜叹流年。兴酣耳热忘头白,不觉清宵刻漏传。
雪绕楼栏同楚些,梅将青子柳柔柯。
山林臭味入新语。风月膺胸遵古科。
梦付曲肱春困甚,乞如骈拇老閒何。
雨师雷伯情多妬。收拾陶家壁上梭。
四郊阴霭(ǎi)散,开户半蟾(chán)生。
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
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
当四野阴云消散的时候,打开窗户看见一弯月升在云上。
万里原野弥漫着一片霜雾,月下横着一条素练似的大江。
在它初升时山中泉眼透白,当它升高时海水透出明光。
只因为怜惜这像团扇的明月,一直不眠长吟到天色大亮。
参考资料:
1、李淼,王淑娟.《历代天才少年诗三百首》: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66
半蟾:月亮从山头升起一半。
合:满。江练:象白绢一样的江水。练:白绢。
山眼、海心:皆是比喻月亮。
团扇:古人以月喻团扇,此指月亮。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雨后月夜美景的感受是鲜明的:雨停后,风吹云雾散尽,打开窗户看夜色,半边明月刚从东方冉冉升起,夜深了,秋霜万里铺满大地,长江如练向东横流。月亮刚出时把山野照得雪白,月到中天时海水的中心也被照得明澈透亮。因为爱惜这似团扇一样美丽的月亮,诗人一直对她咏诗赞诵到天将亮时,诗的首两句写月出的情况及月形,三至六旬描绘月夜壮阔美丽的景色,从“半蟾生”、“出时”、“高后”可以看到月升的过程。字数不多而却形象鲜明,对仗工整。这里作者采用了拟人与夸张的手法,使诗带上了幻想的色彩。随着对霜天月夜之美景的观察、发现、体会,诗人的感受在不断地升华,终于在诗的末两句,诗人以抑制不住的激情连连咏赞这美丽的月色至拂晓天明。
根苗着土干柔纖,依附青松度岁年。
彤蕊有时承雨露,苍藤无赖拂云烟。
艳欹偷醉斜阳里,体弱愁缠立石颠。
翠飐红英高百尺,藏春坞上忆坡仙。
罗冲万金原不足,君平百钱自有馀。古人冷淡今人笑,却将不足奉有馀。
息倦登耕陇,乘闲弄钓舟。
安能书咄咄,且复送悠悠。
穷巷谁来往,村醪自献酬。
何妨晏平仲,岁晚一狐裘。
迎春不负千金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