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丹青非末艺,僻尚有同清。好遂成名士,恒言畏后生。
云山深借助,烟鹤与经行。试数诸贤达,何人恋市城。
猜你喜欢
山川绕红蓼,老父筑居时。为厌世人事,豪吟偕隐诗。
汝今仍棣萼,吾未愧荆枝。到处皆萍梗,终焉同聚斯。
田园聊足乐,之子勿多求。父老世相识,母妻无隐忧。
书藏经句读,稻熟便耘收。未必全藜藿,前溪任钓舟。
送弟如嫁妹,总缘无父伤。承颜各养母,求禄又宾王。
形影三年弱,绸缪叠语长。祇图百祥降,不敢泪双行。
夹江百里没人家,最苦江流曲更斜。
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
赣江两岸,百里没有人家,江流弯曲,更是寂寞难捱。
岭南草木已泛滋今春的绿叶,岸边芦苇犹残存去秋的白花。
参考资料:
1、朱德才,杨燕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43-246页
写荒江舟行所见草青芦白的景象。起两句写夹江百里的荒寂与江流的弯曲。赣江上游,地当大庾岭北,相当荒僻,“百里没人家”的情景自是纪实。正因为荒寂无人,江流又弯弯曲曲,就更感到寂寞难耐,故说“最苦”。三四两句,转写寂寞旅程中所偶然发现的两种异时而并存的自然景象:“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诗人这次南行,是在春天。山岭上朝阳的一面,今年春天的草叶已经返青泛绿,而近岸的水边,芦苇还残留着去年秋天开的白花。春草秋芦,异时而生,在通常的概念与印象中,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一个画面上的。但大自然中却真实存在这种新故相映的景物。诗人敏锐地发现了,并感受到大自然毕竟丰富多彩,于是将它们毫不费力地描绘出来,不加任何说明,因为它们本身就含有无限的诗趣。
石报孤竹君,此客甚高调。共我相共痴,不怕主人天下笑。
我非蛱蝶儿,我非桃李枝。不要儿女扑,不要春风吹。
苔藓印我面,雨露皴我皮。此故不嫌我,突兀蒙相知。
此客即西归,我心徒依依。我欲随客去,累重不解飞。
知弟虚心亦待客,此客何以共报之。
君为看梅来,不饮梅下酒。却令梅下仙,徘徊吟洞口。
昨夜罗浮月,宛宛窥窗牖。顾见瑶台人,嫣然举玉手。
微风动芬馥,徐步锵琼玖。相对不为欢,后梦亦何有。
吴梅初试涧谷春。夜幽幽、江雁叫云。人正在、孤窗底,被秾愁、醺破醉魂。
雨窗只剩残灯影,伴罗衣、无限泪痕。瘦骨怕、红绵冷,说午时、斗帐夜分。